b06


少女小漁心得

應華104 馬睿琳

 

     在這部影片當中,我看到華人移民為了要生存所付出的努力。在早期,因為家鄉的生活困苦,所以有許多人決定到外地打拼,期望可以過更好的生活。美國便是許多人的選擇,畢竟華人移民到美國也有很長一段歷史,聽聞許多人一夕致富的情形,所以有許多人對於這一個地方有無限憧憬,其中又以紐約這一顆大蘋果最吸引人。片中小漁為了得到綠卡以便和男朋友一同待在美國而只好尋求Mario的協助,但是卻因此發生了許多問題,不論是她與江偉之間還是Mario夫妻之間或是她與Mario之間,都因為這樣的變化而有問題產生。演員精湛的演技將文字所欲表達的情緒或細節清楚細膩地表達出來,更讓人能夠體會移民在面對大環境逼迫下的無奈與困難。我原本以為這一部片會很枯燥乏味,但是在觀賞過後發現,其實這裡面還是有許多問題或是觀點可以仔細去探討,不光是只有表面所呈現的那樣而已。片中華人移民互相扶持的場景令人感到溫馨,主角們被環境逼迫責令人感到動容,但我覺得最重要的地方在於小漁心境的轉變,從一開始的依賴到最後結束時,感覺她逐漸在成長,成為一個為自己而活的勇敢女性,這一點令我很敬佩。


少女小漁 心得

應華104林佳誼499020257

剛開始聽到這部片的時候,感覺是沒什麼大不了的片子,但是看到是劉若英主演的之後,這麼大的卡司,就覺得這應該有什麼了!那是1995年所拍的電影,距離現在已經將近二十年了,卻還是如此的感人且不斷引起不同時代的一些意識與思想。

故事敘述一位來自中國的少女:小漁,跟著男友江偉來到美國,為了取得綠卡,而與一名美國老頭假結婚。為了取信美國移民局,小漁搬入老頭馬里歐住處,也因此與江偉之間漸漸有了嫌隙。故事的最後,小漁因為馬里歐的過世,才興起那股為自己而活的意識。

小漁是身處異地的傳統中國少女:忠貞、逆來順受、盡心為身旁的人好、努力融入環境。服從的表皮下,小漁其實聰明善觀察。一開始,她將Mario視為房東兼獨居老男人,深怕對方會對自己不利。然而隨著一天天的相處,小漁逐漸了解頑固的Mario其實有顆善良而敏感的心,因而將之視為父兄般的存在。

江偉是頑固的中國大男人。他認為外國人只不過是他為了實現美好未來的踏腳石,要說他將他們視為工具也不為過。他跟其他男人固守中國人的基地,他們要在番邦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單純美好而深愛他的小漁是他的所有物,他可愛的小木偶。他用盡積蓄讓小漁跟Mario假結婚,卻因為對自我的缺乏自信而開始疑神疑鬼,開始將Mario視作敵人,企圖從他手中奪走小漁。火爆、防守性強,江偉信奉的是人性中最原始的野獸。他要存活,他要繁衍,他要當主人。跪倒在我的膝下吧!江偉說。

英文俗諺有一句:每隻狗都有牠的一天。Mario也不例外。他曾以作家的身分過活,只是過程中發生了太多事,而他的創作力似乎也隨著他的年華老去而慢慢消逝。小漁是他在即將滅頂之時一根飄過的帶刺浮木,至少他是這麼想的。實際接觸後,Mario才認清小漁並沒有他想的那麼無助,真正無助的其實是自己。小漁破壞了他原有的生活,卻讓他找回自信跟人生。膝下無子的他將小漁視如己出,要小漁學會「尊重自己」。小漁則提供他生命最後的救贖,讓他能帶著微笑去見上帝,並答「此生無悔」。

 

 

少女小漁電影心得

應華104 黃瀞儀

        少女小漁為嚴歌苓的原著小說,導演張艾嘉改編,劉若英主演,這部片拿過不少大獎,劉若英也因此封了亞太影后,儘管在課堂之前我沒有看過這部片,片名也不聽過只一次。他的來頭不小,但說的卻是小人物的小故事,發生在紐約的小角落。

        少女小漁是一個孤兒,對她來說,孤兒院院長夫妻及他們的兒子江偉,就是她的家人及世界,於是小漁跟著邊讀書邊工作的江偉來到了紐約,用時間及體力賺取微薄的薪水,並與60幾歲的老頭子馬里歐假結婚,為的就是得到綠卡好幫江偉辦居留證。小漁為了瞞過移民局的人,搬進馬里歐的家裡和她同住,然而他們相處得越好,江偉的心裡就越不是滋味,邊讀書邊在魚市場工作的壓力,讓大男人的江偉時常對無辜的小漁發脾氣,也越來越常徹夜不歸,而小漁的自我意識也隨著馬里歐的死覺醒,而後導致兩人的破裂,終於兩個在異鄉相異為命的靈魂走向各自的路。

        看了這部片之後,讓我正視了紐約不同人的生活多樣性,並不是所有住在紐約的人都過著追求物質的生活,被光鮮亮麗埋在底下的,是人們努力的求生存,是辛苦工作的汗水,是人與人之間因壓力而產生的摩擦,像中國城中的居民大多過著掙扎的生活,然而在辛苦的生活中仍然有愛與希望,如片中江偉的同事老柴,在紐約孤單奮鬥了幾年後,終於成功把妻子兒女接來一起生活,大夥兒在餐桌上共同舉杯時他說:這麼多年我們圖的就是這一家人相聚的時刻,雖然之後的日子依然渺茫,但一家人苦也苦在一塊兒了,我想就是這種溫暖與親情之間的依靠,讓人們在悲慘的環境中依然能夠懷抱希望。

        小漁的心境轉變也是這部片的重點之一,在片中馬里歐曾問小漁為什麼到紐約,小魚毫不遲疑的回答:為了江偉阿!那樣的理所當然,不僅馬里歐對這樣的回答感到遲疑,我在觀看的同時也不禁疑惑,難道這個女人除了江偉之外,沒有別的生活重心了嗎?果然,在小漁發現江偉背著她花天酒地之後,她赫然發現她的世界全改變了,來到紐約與馬里歐假結婚拿綠卡的意義也沒有了,因此她連與移民局約好的面試也不想去了,這時馬里歐尊重她的決定並說:現在你要學習尊重你自己,也尊重自己的決定,我想是馬里歐幫助小漁找回了自己,讓她開始重視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讓她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

        在外地的生活是辛苦的、是孤獨的、是奮鬥的、是學習的,然而人都會因為壓力而成長,會將彎腰滴下的汗水淬煉成晶瑩的珍珠,會在陌生的環境中開創出一片自己的小天空,我想這部片是應該獻給所有在異鄉生活著的人們,望我們對他們致上敬意。

 


「少女小漁」觀後感 

應華105 40185013I 楊玉嬿

 

畫面一開始,就是小漁躲避移民局的追查。追查員到了頂樓,不見人影,這時候,一角艷紅的裙擺在風中飄揚,就像小漁的命運,飄忽不定,看似青春年華的鮮豔,一轉過頭卻又消逝的無影無蹤。小漁是個孤兒,本來就沒有可以依附的人,因此青梅竹馬江偉要到美國去,而她也就聽從江偉的母親,也就是孤兒院院長的吩咐,跟他一起去,不只照顧生活起居,也能好好「看著他」。或許是因為身為孤兒,小漁的個性是較柔軟而隨興的。我記得馬利歐曾經問她,她來到美國不會害怕嗎?她說,有江偉阿。不怕被送回去嗎?她說,所以我們找到了你。小漁似乎對於自己的現況感到滿意。因為生活沒有太大的不如意而隨波逐流,順遂的接受。這樣子的一個形象是乎滿足了中國社會女人的角色,柔順乖巧。然,小漁與馬利歐相處的過程中,不只磨合了文化的稜角,也磨合了自己的個性,學會以一種新的角度看待自己、表達自己。

這不只是小漁這個角色的解放,也是華僑的解放,更是女性的解放。跟馬利歐在海邊,小漁為自己的口頭禪「I’m sorry.」做了坦承,「No, I don’t feel sorry.」在文化上,她丟去了慣性禮貌的包裝,卸下了含蓄的裝飾,對語言坦承,對自己坦承。原本事事依賴江偉的小漁,因為假結婚而暫時和他分開,也因此江偉出軌,小漁藉這機會瞭解彼此不是唯一,也開始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

我認為馬利歐也由這段假結婚的插曲改變了自己對人生的態度,因此,在他臨終時是笑著離開的。原本是個作家,可能因為失敗而踏上頹廢的人生。抽菸、喝酒、賭博,對生活沒什麼目標與企圖,只是過一天算一天。自從遇到小漁後,他看到了另一種「fighter」的精神,看到了另一種生活的態度。因此,馬利歐重新看待自己,重拾打字機。我認為小漁對馬利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貴人,在人生上的轉捩點──雖然馬利歐之後的生命已邁向終點。但至少馬利歐試圖改變過,在他剩下的一點點歲月中,他是對得起自己的。

以這段婚姻來說,小漁和馬利歐都得到了人生中重要的知己,卻也使去了愛人。小漁失去愛情中的信任,馬利歐似乎也失去了麗塔,但只不過是讓一切回到原點而已。馬利歐的一段婚姻是破碎的,一對相愛的人沒能一起生活,但他們也習慣了這種漂泊的愛。到最後,其實他和麗塔都知道彼此是相愛的,但是實在無法一起生活。麗塔也只是藉著忌妒小漁來找回自己對馬利歐的佔有感,試圖在這段婚姻中找到原本的位置。至於小漁,到最後馬力歐死去時,她的臉沐浴在陽光下,雖然失去了知己,但也似乎得到了某種釋懷與自由。她掙脫江偉的桎梏,在美國這片自由土地上得到了異國人的互相了解,得到了文化上的依靠。我認為她不會再回到江偉身邊,她會努力找到新工作來證明自己。一些日子後,她會得到成就感,會得到自我認同與自信,但是在夜晚,她也許會想念和江偉生活的點滴,想起與馬利歐心靈對話的歲月,但是她不會後悔。我認為這樣的小漁才是真正自由的小漁,才是真正在不同文化上得到解脫,並能舒適的適應。

 


 

少女小漁觀後感 

應華103A499850145 李安琪 

 

這部電影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是MarioRita在談論小漁時,Rita認為小漁是個不會反抗也不惹麻煩的女孩子,但Mario卻說她是以自己的方是在戰鬥。聽到這句台詞時,我就十分感動。對那時的Mario來說,他並不了解小漁,但仍然知道她是一位拚盡全力在過日子的人,並且願意為她說話。而電影進行到後面,我才更深地明白,在這部電影裡,每個人都是鬥士,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面對困難的做法。

小漁當初被送到美國,冒著被遣返中國的危險,在紐約陪伴江偉。再製衣廠工作養活自己,甚至能夠擠出微薄卻重要的生活費來幫助江偉。在與Mario假結婚後,也努力面對與調適比以前更困難的新生活。

Mario雖然晚年失意,但他年輕時也曾為了理想奮鬥過,之後在與小漁的相處中,漸漸找回從前的熱情,重新開始創作。

Rita則是為了生活及情感在奮鬥,她在電影中一直是最直率的角色,以她獨有的、激烈的態度與方式來反抗小漁、江偉對她情感世界的入侵

甚至連江偉也是在奮鬥的。離開家人在美國邊打工邊讀書,有時忙到凌晨才回家,雖然他的不忠與忌妒心讓人討厭,但不能否認的事,那是他面對人生的一種方式。

而邋邋遢遢、成天喝酒的Tino是個可愛的配角,雖然不務正業,但是他在年輕時卻是從軍的勇士。即使落魄,他仍然願意做些工作,來還清欠Mario和小漁的錢。 

這部電影裡另外一點有趣的地方,在於中西文化的交流。

看看Rita和小漁做菜的情形,就會覺得很有趣。Rita的菜是從烤箱拿出來的,而小漁則是以炒為主,冒出來的油煙甚至會讓不知情的人以為是失火了。幸運的是Mario喜歡中國菜,他也不排斥中國的文化,願意跟小漁學謝謝怎麼說,甚至還學了中文的髒話。而小漁也願意接受西方的文化,Mario一再提醒小漁要重視自己,沒什麼好說對不起的,而她真的聽進去了,還主動閱讀Mario的書,想更了解西方的思想與文化。

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在這部電影中也十分明顯,西方文化外放,中國文化則含蓄,我覺得最有趣的一幕,是Mario向小漁學髒話的部分,Mario不時把髒話掛在嘴邊,不以為意,但小漁卻是在Mario的詢問下,才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他中國髒話的說法。 

我們可以看到少女小漁中的華人,為了各種理由遠離家鄉,待在美國。江偉是為了念書、小漁則是依循江偉媽媽的要求,劉明、莎莉、老柴等人,在美國也都有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可是現實卻沒有這麼單純。許多人除了自己原本的目的外,都還必須想盡辦法打工賺錢,住在狹小的破爛公寓裡省吃儉用,日子才過得下去。就像老柴說的,他們一家三口待在在美國,就是希望能團聚過上好日子,但是雖然團聚了,但想過好日子卻沒那麼容易。這樣的情形讓我不禁覺得,不管是在那個時代,或是在現在,都有太多太多的人對出國抱持太高的期待,直到真正體驗過了異鄉的生活,才發覺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太大,有些人還能積極向上,但是有些人卻失去目標。所以在決定出國發展前,真的必須好好思考各種方面的事情,做好心理準備。

 

 

 

 

電影《少女小漁》觀後感

應華系103級B班_吳淑禎_499850664

 

《少女小漁》這部電影在我短短的三年大學生涯中竟然被三位老師選為必看的電影,從「國文科」、「世界華人社區導論」到「海外華文文學」,不同科目所探討的主題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的是嚴歌苓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已深入觀眾的心。

 

小漁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她是中國傳統女性典型的象徵:樸質善良、柔順包容,為愛情犧牲奉獻。例如,小漁在洗衣房借錢給一個比她更窮的人;為買不起報紙的Mario去買份報;在婚約期滿拿到綠卡後,沒有立即回到江偉身邊,而是留下來看護重病的Mario……這些「小事」都深刻地刻劃出小漁的人物形象。不同於中國傳統女性形象的是在,張艾嘉導演的鏡頭下,小漁多了份女性的自主意識,例如小漁最後的醒悟:她的人生不是只有江偉,她想嘗試著為了自己而活。江偉在電影中是一個不討好的角色,他代表的是傳統中國的大男人主義:將女人視為所有物、不尊重女人的立場與感受。Mario所象徵的是西方國家光鮮外表下的陰暗面,他沉迷賭博、生活潦倒、失意、沮喪、墮落、人生毫無目的可言。電影中這些主軸人物的心路歷程到最後都有所改變,或好或壞、或多或少都突顯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這部電影在不知不覺中還表露了中西文化的差異,從強烈的差異對比,到後來慢慢的互相融合,中間的過程是透過代表中國文化的小漁與代表美國文化的Mario之間的互動、相處,慢慢磨和而成的。小漁與Mario本來是毫不相干的兩個個體,一樁假結婚而將截然不同的他們拉在同一屋簷下。剛開始時,他們都很不習慣彼此,電影巧妙地把中西文化的差異、對比、衝擊展現出來:小漁房裡傳出的中文流行音樂,和Mario在客廳播放的古典歌劇交相輝映。小漁與Mario所隱喻的中西文化還表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有幾幕吃飯的場景,小漁煮的是傳統的中國菜式,味道很重,還被鄰居質問是否燒焦了;Mario第一次給小漁做的是西餐配紅酒;小漁還教Mario中國髒話「他媽的」。這些微妙的、自然的日常瑣事都巧妙地流露出中西文化的差異。從小漁與Mario剛開始相處時的尷尬到後來相處融和、談笑自如並互相關心可見,他們所代表的中西文化也是可以相融合的。

 

每次觀看這類華人在海外生活的影片,心中都會冒出一個疑問:為何人不可以選擇自己的理想國度?長輩們常說,人除了不能選擇誰當父母之外,其他的都可以自己選擇!真的嗎?真的時這樣嗎?那為什麼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國家?移民諸多的限制,讓人傷透腦筋的要求,這些不是都在為難人們的選擇嗎?如果可以自由選擇,小漁就用不著為了「綠卡」而假結婚;如果可以自由選擇,落後國家的人們就不用千方百計、攀山越嶺、飄洋過海地偷渡了!除卻人口密度、住宅等等實際的問題,我們是否可以自由選擇國家呢?是否可以有一個安居樂業之地呢?

 

 


《少女小漁》 觀看心得

應華103B-499850676-龔加桃

這部電影主要記錄海外華人在美國的一些生活和經歷,內容描述一對情侶為了擺脫原來的貧困生活,分別在美國紐約當留學生和工作,男主角江偉是一個半工讀的學生,女主角小漁在唐人街當非法勞工,為了擺脫困苦和取得當地的居留權,小漁被迫安排與年屆六十的意大利老頭Mario假结婚,希望讓她取得綠卡。

 

在電影一開始,小漁總顯得很無助和可憐,雖說江偉為她處理一切,但好像從來都沒有問過小漁的意見,小漁也沒有一點怨言,因為她知道她的生活、她的一切就是“江偉",可能因為小漁是孤兒,從小與江偉青梅竹馬,也把自己的一生付託給他,慢慢地覺得一切都已經習慣了,江偉更顥得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好像在訴說當時婦女地位的低微和男尊女卑的現象。

 

因為假結婚是當時取得居留權的一個捷徑,所以小漁被迫與Mario住在同一屋簷下。兩個完全不同文化的人要生活在一個空間,文化的調適增生的很多有趣的情節,我記得剛開始有一段是他們兩個同時播放音樂,音樂的旋律和風格都是完全不同的,可是他們卻在同一空間,這些一點一滴不斷影響,好像在繪畫出中西交流的一個縮影。

 

電影中也帶到一個很觸動人心的課題,就是無奈,每個人都有“没有選擇"的時候。Mario的妻子無法選擇讓青春永駐在她驕傲的18歲裡、Mario也無法選擇,當他感到疲憊才明白到死亡的降臨、小渔看著不願去醫院的Mario也是無法選擇,只能用無奈的眼神妥協;一幕Mario誇小漁的英語講得好,小漁停了一下,又無奈地說:“in America,i had to .”僅僅是“had to ”卻讓所有人徹底感受到當中的無奈和心酸

 

慢慢地,兩個不同文化的人可以融洽相處,更成為朋友,也象徵像兩個文化,透過時間,還是可以共融的。

 

在最後的一幕,小漁因為不願掉下病危的朋友,放棄了她以為可以付託一生的男人。小漁認識到可以啟發他一生的人,使她不再被江偉的生命影響了自己的決定,頓時又回想到劇中的一首歌,歌曲中的三句:“希望你别再把我緊握在你的手裡啊!多麼渴望自由自在的呼吸,請讓我自己做個决定。"這好似是喚起小漁該找回真我的序曲。

 

多慶幸我是生於九十年代,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自由戀愛,不必因為別人的約束而影響我的決定,也不會受到男尊女卑的心理壓力,女姓一樣可以自主。這是我第三次看這部電影《少女小漁》,雖然劇情都很熟悉了,可是每次看到的層面都不一樣,當時的男尊女卑是我這次看到最深刻的一個部分。

 


<少女小漁>觀後感   40085041I 賴彥蓁

 

這部影片主要在表現文化衝突及女性刻劃。小漁,為別人而活著,為她一廂情願以為可以愛的男人順理成章地犧牲掉尊嚴和自我。而江偉把她饋贈的愛情當作一種習慣,一種依賴和欲望的需求。專橫和霸道成為他對愛情的另一注解。這平凡的故事透漏著人與人之間所存在共有的人性,人性可能因文化差異而產生溝通上的困難但這不是本質上的困難真正的困難是願不願意用「真誠」與「真心」來面對真實的人性所共同擁有的情感。

 

劇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漁:我不知道我為甚麼要拿綠卡? 馬:所以你就不想去?那好,這是你的決定,我們就不去 漁:馬里奧,你不是在幫我 馬:我怎麼不幫你?我尊重你的決定,不是江偉的 如果你不想去,我們就不要去你也該在這時候學一學,多尊重你自己,這是你的生命』

 

我們的人生時時刻刻都在作決定,而有時為了要達到他人給予的冀望卻感到束縛或壓力時常把自己壓的透不過氣並沒有好好為自己做決定仔細思考過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我們的人生不過是如此,適當的為自己設想做自己的主人,才能真實的活著,感受生命的價值與喜悅。

 

 

電影 <少女小漁> 觀後心得  499850339應華103程淯鐸

 

少女小漁是一部由知名旅美作家嚴歌苓同名小說-少女小漁所改編而成的電影,於1995年上映,並奪得亞太影展多項大獎,是一部經典的美國移民電影。
對我個人而言,跟少女小漁這部電影很有淵源,高中時在學校就讀過嚴歌苓這部作品的片段,而上了大學以後,在海外華文選讀課中第一次看了電影,而最近一次,則是在這堂課中又看了一遍。我覺得這部片的場景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或許顯得稍為古板,拍攝手法也較為保守,但真正吸引人的是導演對細節的琢磨,還有演員細膩的演技表現。每次觀看這部電影,都帶給我不同的心得和感受,猶記得第一次看時只覺得移民的生活實在太苦悶,太艱辛了!跟我平常所想得很不一樣,那時候的心得只有震驚跟不知所錯而已。但是經過了更多學習和自己親身在美國住過3個月的時光後,再回來看這部片,我更能與片中的演員產生共鳴,也可以跟導演想表達的移民的心中無奈與漂泊之感更有連結。
我覺得少女小漁這部片是一部經典的移民議題電影,也是描述海外華人生活最重要的題材之一,不管是要了解海外華人的努力和掙扎,又或者是純粹要欣賞一部拍攝手法細膩有內涵的藝術電影,少女小漁都是很好的選擇。

 

 


 

少年小漁 心得  應華 102 胡浩傑

   基本上,這部影片探討的議題很多,主要聚焦在於女性的主體性與否,但既然這堂課在講華人我就先講這一部分。

 

  這部片子呈現很多華人的移民印象,是一種寫實的手法去呈現那些人違法的行徑,其實這也凸顯出了中國人很多中國人的特質,作者藉由很多小細節來處理華人的生活模式,首先藉由小魚的溫潤的性格配上具有激進性格的馬力歐,一個傳統中國女子的教養,事事畢恭畢敬,有事先道歉,到最後連馬力歐跟麗塔都受不了,中國人常常沒錯卻道歉,因為中國文化主敬,所以道歉是一個自我反省的歷程,在事事求真的馬力歐眼中是一個怪異的現象,他本身經歷過制度的殘害,他了解很多事實的真相,所以他對中國這種文化會覺得詫異,沒有人真誠的對待他,不論是麗塔或欠錢的老朋友,因為外國人在西方柏拉圖理型世界以及基督信仰中原罪理論的形塑下,自我已經背上罪名,所以沒有信仰的人基本上就是有罪,從這個立論來看,馬力歐沒有辦法接受小漁這麼真實的個性,就像洞穴理論的罪犯一開始無法接受外頭刺眼的烈陽,但其實馬力歐也曾是真誠的人,他也為了左派而入獄,他其實是有理想有抱負想為社會做大事的人,就像很多先哲偉聖般,但他受到了制度的荼毒,所以他不再相信自我,戒菸酒裝傻忽視正義,並與小漁他們一起違法,但也是因為小漁真誠的個性使得馬力歐心中被掩翳的本心漸漸除去塵埃,他見到了自己的生命正在凋萎,卻無法做什麼,所以他「開始」幫助小漁,「開始」寫書,有人說書寫是一種觀照自我的歷程,我向他大概就是在重新確認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方向;他告訴小漁自己的生命哲學,讓自己在生命最後的時刻仍有一個可以值得自己驕傲的事情。

 

  其實作者不斷在影片裡給華人社會塑造一個骯髒、幽暗、吵雜的環境,雖然實際上應該也是這樣,可是這裡更強調的應該是那一份龍蛇雜處的感覺,對比在公證結婚的場所,神聖而莊嚴,藉著他們的違法行為來構成一種白牆上的污點的慨歎,凸顯了中國人來美的理由是一種汙穢。作者把邊緣文化透徹的展現,當時的中國人是不受歡迎,所以我們看到馬力歐對小漁原本以及江偉並無好感,但是馬力歐也是邊緣者,他既是老者也是沒有錢的人,兩種雙重邊緣人物的會面交織成一個新的圖像,作者給予兩造重新改變的機會,讓他們倆者有機會去擷取彼此間的優點來昇華自己的靈魂。

 

  作者很聚焦於華人生活情境,不只是要給予讀者(或者說觀眾)寫實的感受,某種程度也算是表現出中國人常群居自處的特性,這裡把中國一個陋習表現出來,在狹隘的空間裡,彼此間討論的話題也自動減縮,所以就會有所謂的三姑六婆,成天只會討論別人八卦,並對此津津樂道,雖然這也是中國人情味的所在,但作者冷處理,將這個亦優亦缺的特點赤裸的表現給讀者,讓讀者自我評斷;除了這點,他也把中國傳統男性為尊的概念放置到西方社會,從江偉的好友女朋友出軌這件事可以看出中國那套是行不通的,兩性之間是平等無異的,所以也埋下小漁最後選擇不與江偉走的可能性。

 

  藉由小漁,作者試圖在讓她的層次更多元及深沉,他背負著中國女性的共苦,她的堅毅不拔提升女性溫順的力量,讓它去接受江偉的第三者,忍受莉塔的刁鑽,這一些事情原本都會存在於傳統中國社會,但因為環境的不同,西方的開放與個人、自由主義給予小漁一個選擇的機會,其實「選擇」這個議題在最後北江偉提出,他不知道自己已經沒有絕對優勢,也暗示著中國男人在西方是沒有主場優勢的,小漁在他與生活周遭的生活中觀察到了人生的荒謬與無奈,像是非常會唱歌的裁縫阿姨以及莉塔對馬力歐的愛,其實這一些都是打醒小漁的機緣,它們是小漁察覺自己的處境,發現到自己有選擇的權利,但是她始終是愛著江偉的,所以她一直忽視這一些生命中重大的呼喚,我想人在這樣的生活情態中也會漸漸發現自己內心蠢蠢欲動的渴望,想去揭發、去搗毀一切的企求,而最後在馬力歐之死使小漁覺悟了,他給予小漁一個追尋的力量,人一生都在追尋一個目標,小漁把追隨著江偉視為目標,但是馬力歐給了他一個機會去看更寬廣的世界,去見到更多的選擇,馬力歐因為自己身為左派而入獄,他認為這世界一點都不好,這世界隨著時間消逝,卻更糟糕、更與自我脫節,因為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使得多數暴力產生,思想被多元給箝制住了,而身處單一思想(源於中國婦德傳統)箝制的小漁,有了新的契機去開門去走出舊有的世界,並在多元的社會檢視自己,發現自我。

 

  即便到現在這部片子仍是一個可以警醒大家的片子,存在主義認為 : 沒有真實存活過的人並無法算是存活,而我希望自己能盡力讓自己真實的存活,雖然他可能會很艱辛,但享受到生命的喜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共勉之。

 

 

 

電影《少女小漁》心得 

應華二 40085038I 韋愛琳 

一開始小漁遠從中國追隨男友江偉來到美國,單純的為了愛情奉獻和付出,代表了中國傳統女性的形象。她甘願在美國這個陌生的城市打拼,忍受移民局的調查,甚至是和一個外籍老頭假結婚只為了一張綠卡。但是在看到男友江偉對她和Mario的相處感到不諒解,不斷尖酸諷刺,冤枉她和Mario後,不禁會讓人感慨:這樣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這樣的情緒究竟是掙扎還是無奈?

江偉一味的的認為小漁做了對不起他的事,自己卻和朋友的女友有染。他不分青紅皂白的懷疑為他無怨無悔奉獻付出的小漁,對自己的過錯,卻毫無歉疚,自私的將小漁看作自己的所有物,認為她應該一切都以他為中心。

印象很深刻的最後一幕,當Mario因中風而在床上靜靜的走了,小漁面對的是一個好友的離開之痛,同時又必須面對江偉的「命令」,而她必須在中間做取捨和抉擇。就像成衣廠女工唱的那一段歌曲一樣:「自己做決定,自由自在的呼吸」也呼應了Mario對小漁講的話:「這是你的生活,沒有人為別人而活」這是一段發人省思的話,也讓小漁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定位和價值。

 

 


電影《少女小漁》心得

應華三 499850729 林安俐

 

          這次不是第一次看電影「少女小漁」,但看完還是很有感觸。「少女小漁」講述的是華人移民到美國的故事,主要講的都是移民辛苦的地方,而在「少女小漁」裡,他們選擇了以假結婚的方式來取得美國身分。江偉和小漁兩個人辛苦的到了美國,過著窮困的生活,工作也是當廉價勞工來賺取生活費。江偉的目標就是拿到美國身分,而小漁則是需要幫助他的那個人。這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許多困難,利用假結婚拿身分也不是他們想像中那麼簡單,所以在最後兩個人還是出現了問題。

            因為我從小就移民到溫哥華,身邊有很多人也是這樣利用假結婚的方式取得當地身分,所以在看「少女小漁」的時候完全可以感受的到他們生活上面臨的困境。而我身邊利用假結婚拿身分的人其實成功率不高,因為非常容易就被移民局的人查出,馬上就會被驅逐出境,被迫遣返回國且不能在進入這個國家。

            看完「少女小漁」以後可以深深的感覺到移民的辛苦,尤其是中國人,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是被白人看不起,要在都是白人的環境下生存其實非常辛苦。我可以了解小漁的痛苦也可以了解江偉的掙扎,更可以了解馬力歐的心態。電影的結尾我覺得非常棒,因為我覺得人多少都是有人性的,並不是為了拿到身分就可以放棄一切或是無視一切,小漁最後的決定讓我很感動,我也非常贊同她的決定。

 


 

電影《少女小漁》觀賞心得 應華一 40185012I 李舒蓉

 

    影片中,小漁回答了蠻多對過去決定的目的與未來展望的問題。諸如:為什麼來美國?、來美國拿到綠卡後想做什麼?其實,我原預計會聽到『為家鄉拼生活』等等很是現實的回答。但是,小漁答案卻給人很空洞的感受。決定她的生活計劃時,她沒有自己的目的或動機……而站在今日的觀念來看,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她安於這樣的生命。

 

    『因為江偉。』這簡單、直接的回答,邏輯上卻與問題接不上。似乎還沒交代完,但小漁就噤聲了。好像是預想著聽者一定懂。其實不然。到了異域,這樣的默契不但建立不了,反而會被當地背景影響。電影本身把這點演繹的很清楚--小漁本身,生是個無根的女人,長成了漂泊,她為什麼要硬逼自己安定呢?所以Mario教她『多尊重自己一點』;成衣廠內低聲哭泣的中年婦女就是反應早期的中國女孩奉著『從夫』的概念寧可改變自己命運的決心遭到打擊了。所以是動機和目標的問題。人說:『梯子不對就算有再多力氣、爬得再快也是上錯了牆頭』。她們的情況更像根本沒梯子,只想望著傳說中牆頭外天空的美好,決心赤著手爬上牆,然後靜坐在牆上……定了,靜了,卻不安,不慮,得?

 

    我不是崇洋媚外,只是覺得某個程度來說,西方的反壓抑理論還不錯。不過物極必反的後果,歷史上都是可循的。在近代有蠻多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結合的例子,藝文界尤其明顯大放異彩。而這些成果的功臣就是華僑了。他們一代代的保留某些文化內涵、吸收某些外國觀念後,沒有摒棄自身文化反而成了很多交流的推手!藝文表演或經商合作,都做出了很棒的成績呢!而一切的源頭,就來自於他們身處異域的改變……以我自己來說,才台灣南北跑我就覺得自己是兩個人了,遑論跨太平洋的小漁呢?人生重來了?

    
     


   

電影《少女小漁》觀後感想                   499850406 鍾國豪

大致上,《少女小漁》描述一位來自中國的少女:小漁,跟著男友江偉來到美國,為了取得綠卡,而與一名美國老頭假結婚。為了取信美國移民局,小漁搬入老頭住處,也因此與江偉之間漸漸有了嫌隙。
 

 

自古就有華人開始移民海外,各朝代都有不少華人因為經商、逃難等因素而居留海外,1840年─1870年更有約100萬華人到美國和加拿大淘金。所以華人移民到美國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了,更有許多年輕人為了追尋自己的「美國夢」而隻身到美國打拼。

 

片中男主角江偉便是上一段提到的年輕人之一。他帶著自己的中華文化到了美國,講了一口還算流利的英文,已經算是半個成功的文化調適者了。但是至始至終他都帶著代表傳統中國的男性沙文主義,如果他說一,小漁就不應該說二。江偉他將小漁視為隨身物品,可留也可隨意丟棄,自己劈腿還懷疑小漁跟Mario有一腿,曾未尊重她的立場與感受,見到小漁和Mario感情日益加深,他開始懷疑小漁、仇視Mario,甚至開始對小漁產生不信任,如果這種男人在臺灣新聞版面上,應該會被大眾攻訐到臭頭吧。

 

小漁則象徵傳統的中國女性,在片中的她,囊括了所有傳統中國女性會有的性格:溫柔賢慧、文靜穩重、唯丈夫是從等等。但在這裡,她跟傳統中國女性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她也出外掙錢,雖然必須成天躲避移民局官員的突擊,工資又微薄的可憐,但為了要支持江偉出人頭地,再辛苦她也甘願。另外在片尾,小漁終於為了自己做了一次決定,更添加了女性的自主意識。

 

相對於好萊塢電影中的五光十色,這部電影中常有著光線昏暗的場景,包括唐人街、廉價公寓及魚市場等,充分地呈現當時華人移民到美國的勞工階級生活,電影中播放九○年代的流行民歌也為紐約增添了懷舊的氛圍。

 

 


電影《少女小漁》觀後感想

應華103 499850092 黃昕婷

 

我覺得這部片不僅是單純地呈現過去華人在美的刻苦生活給觀眾體會、想像當時景況,亦能當作給打算在海外生活者一種心理準備,並點出了人生中共有的無奈,透過角色的談話給予我無限反思且值得玩味的空間。

雖然片中小漁擔任非法勞工、假結婚、躲避移民署查緝的情節在現今已不多見,然而我認為裡頭許多片段仍十分符合如今在海外者的心境。像是Mario稱讚小漁的英文講得很好時,小漁只是淡淡說了一句:In America, I had to .我覺得這句話毫無被稱讚的喜悅,反而帶著些許無奈地陳述一件事實:身處於這樣的環境,我只能努力地融入這個社會,無關乎喜歡英文與否,不使用英文,我無法在此立足,我僅是按著「適者生存」的法則讓自己成為適者的一份子罷了。這段讓我想到華語教師未來在海外的日子,雖以母語為職業,然而在生活上依然得入境隨俗地使用當地語言。而當江偉朋友將他妻兒接至美國時的一席話:「就是盼著有一天一家人聚在一起,然後一起在國外過好日子……一家團聚是有,可好日子……。」使我不禁思考起在海外的生活──好日子的定義究竟為何?是賺上大把大把的鈔票、不愁吃穿,整天浸淫在吃喝玩樂之中嗎?也許我們現在至海外的理由不像前人為了逃難或追求更好的生活,也不再需要經歷那麼多苦難,但我們一定會同片中人物一般嚐到思鄉之愁,出國前的嚮往和出國後的體認也許存在著一段不小的落差,曾聽人說:「以前都覺得在國外的日子風光,但真正的嘗試過後,發覺外國的日子只是無止盡的孤單和寂。」我想如果只是抱持著外國月亮比較圓的盲目崇洋或逃避的心態至海外終究會感到失望的,因為這世界上不存在一個完全完美的國家,像在片中華人可能都對美國帶有一種憧憬,Mario是美國的居民,然而他卻跟其它來美的華人一樣為生活所苦。我想在海外生活者勢必都得經歷一段不短的適應期,認清自己所求為何,再做出真正的決定。

                                                 


 

 

<少女小漁>觀後心得                40185010I 應華105 林郁綺

希望你別再把我緊握在你的手裡啊,我多麼渴望自由自在的呼吸。你知道這裡的天空是如此美麗,就讓我自己做些決定。」隨著主題曲在腦海裡輕輕播送,故事也在歌曲的餘韻中畫下句點。互相呼應的歌詞以及劇情讓人聽了特別有感觸,少女小漁,一個勇敢選擇並走出自我的女孩,令在不同時空、不同背景看著電影的我深深感動著。

   整部電影由四個角色串連起來,分別是小漁、Mario、江偉以及Rita。小漁在這部影片中,扮演的是傳統中國的女性角色,溫柔和順、處處替他人著想,為愛情犧牲奉獻並逆來順受。影片的主線在於小漁性格的改變---從總是為他人盡力付出、試圖與眾人和諧相處的性格轉為一個更有自己思想、更懂得為自己著想的女性。而Mario則是個生活在光纖紐約下的義大利籍美國人,垂垂老矣的身軀、晚年的失意不得志,靠著菸、酒與賭博澆愁。然而因為小漁闖進了他的生活裡而對生命改觀並重拾對生活的熱情。江偉則是被中國傳統社會雕塑出來大男人性格的人,抱著美國夢遠離家鄉,卻對這裡的文化及族群保持敵意,庸庸碌碌地打滾於生活中,他視小漁為他掌中之物,並且對小漁和Mario間質樸的友誼仇視、懷疑。Rita則是Mario的情人,二人間微妙的分居關係不僅突顯了Mario平時的孤寂也對比著中國與美國婚姻間的差異。而因為有她對於Mario和小漁間情誼的妒忌,兩人互相為對方著想的部分才能被放大,是個銜接故事的重要角色。在這部電影裡,每個角色的性格都很鮮明並強烈地對比著,為故事帶來一個明確的鋪陳。

   <少女小漁>的背景大約設置於七零年代,這時期有越來越多抱著美國夢的青年湧進這五光十色的大城市,電影裡面不僅呈現了他們生活的困頓同時也傳達了當時華人為順應生活所做的種種改變。相對於歐美電影中興盛繁華、商業大樓充斥的紐約街頭,少女小漁片中的光線昏黃、陰暗,讓紐約瀰漫著一股懷舊氛圍。而由於劇中角色包括小漁、江偉皆是勞工階級,諸多場景因此也以唐人街、魚市場、廉價公寓為主,不但呈現了華裔移工當時的生活面貌,傳統中國人踏實、樸素的性格也隱約可見。藉由這樣的背景,我想導演想反映的不僅是當時移居美國人民的狀況,更是在這樣困厄的環境中突顯出小漁的堅毅及特殊。

    整部電影環繞在小漁和Mario的相處,關於小漁和Mario的關係,我想是一種心靈上的忘年之交。從一開始因生活習慣大相逕庭的不和睦到後來適應於彼此的存在並融洽生活,兩人都是經過一番磨合與退讓。也許是被小漁對生命的熱情所感動,Mario重拾他的並潛心於寫作,一開始對小漁不甚友善的他,後來也會貼心地幫他留盞燈、煮晚餐。至於小漁,原本對生活沒什麼想法、期待的她,在經過長期和Mario的相處後,對事情有了更多面向的思考,而那句「尊重自己」也是故事中相當重要的轉捩點。電影中情節的拼湊往往都是經過巧妙安排並有象徵意涵的,好比從小漁收拾東西這件事情來看,她主動幫Mario收拾東西卻遭到他的喝斥,只因為她自以為的好心幫忙在他眼裡卻是一種強迫改變的破壞。然而在經過長期與Mario的相處後,當她想要協助他洗滌衣服、拿報紙或是泡咖啡時往往會先經過詢問,留給他一個決定要與不要的機會。小漁的轉變我想便是一個中國思考「美國化」的現象,傳統的中國家庭女生包辦家裡的大小事,指令還未下達前她往往得先想到下一步。而美國尊重每個人的權益與決定,沒有任何人可以對誰予取予求,你也不必接受別人強加於自己的好意。我想小漁一開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性格,除了因為她出身於中國外,也因為她有個大男人主義的男朋友,導致她的所有作為好似都是為了別人。Mario的出現是她改變的契機,她開始領略怎樣的幫忙才是他人需要的進而去思考自己的價值以及人生的走向。至於Mario,我想他的改變便是讓自己的思考不再總是利益走向,不再覺得別人幫忙的背後總是帶有條件。小漁散發出來的母性氣息絕對是感動著他的,處處為他人著想並不計較付出的多寡,對生命執著與堅持的態度亦影響著他,這一切對於一個長期孤獨生活、對人性抱持懷疑的人來說無疑是黑夜中的一盞明燈,在紛亂且人人為己的紐約社會中更顯難能可貴。

    故事結束於Mario病倒於床上,小漁坐在床沿,聽著引擎聲漸漸離她遠去卻未見一絲後悔猶豫。小漁最後的選擇,不僅是兌現她和Mario「在最後離去的時刻,會有朋友陪伴一旁」的承諾,更象徵即便失去愛情,她也要勇敢為自己選擇的決心。小漁帶給Mario孤獨生命中一個美麗的結束,而Mario的鼓勵則讓小漁的世界有個嶄新的開始,兩個截然不同的生命卻擦出異常動人的火花,我想這是兩人從沒預料過的。從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女孩的成長,即便她依舊持著不變的溫柔對待眾人,但她的內心已多了原本缺乏的勇敢,並因為牢牢記住Mario告訴她的「多尊重自己」而走出一個未曾預料的全新人生。

 

 

<<少女小漁>>電影觀後心得

應華103 499850341  黃芷筠

   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但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觸。

   以前的華人在國外的地位非常的低,想要拿到綠卡除了嫁給美國人之外別無他法,像江偉那樣邊打工邊唸書的不在少數。

  華人前往美國的原因不外乎是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追求自己的夢想而遠渡他鄉,但是卻因為沒錢受到歧視受到老闆的剝削,所以生活又更為困苦,他們卻又因為生活的需要而不能放棄所以可以工作養家的機會。

  再來是女主角小漁,曾經她以為愛情就是她的全部,甚至在江偉要她去跟馬里奧假結婚的時候她也二話不說地答應了,她既使覺得委屈也乖乖地做了每一件男朋友要求的事,但是她萬萬的想不到,到最後那個曾被她視為生命的全部的男人竟然不相信她,甚至要求她丟下那個已被她視為朋友馬里奧。這個時候就讓我想到工廠女工唱的那句歌詞自己做決定,自由自在的呼吸,女生何必為了男生委屈自己呢?為了要得到想要的東西,她們也沒有付出比較少,她們去工廠工作,回家還要受男朋友或是老公的氣,每個人生出來就是要為了自己的生命負責,為什麼要因為一個不尊重你的人然後浪費自己的生命去依順他呢?乖巧聽話三從四德都是華人女性典型的特徵,我很慶幸我出生在現在的社會,因為我有自己受教的權利,我不用當一個男生的附屬品,我更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還有想要的東西,我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生命的意義。

 


 

 

                            <少女小漁>電影心得 應華103  499850418 魏曼如

  這部電影看到華人移民美國的心酸和悲哀,華人在美國只能從事低階的工作,只為換取溫飽,但這部電影很多部分提到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小漁在美國人生地不熟,唯一可以依靠的對象就是江偉;但江偉對小漁卻不是那麼貼心。小漁一開始對江偉是百般容忍,但到最後小漁了解要開始尊重自己,不是為了其他人而活。最後一幕江偉的離開,對小漁來說也許是一個新的開始。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一直是個很困擾人的藝術,馬力歐和他的妻子看似分分合合,但他們心裡都是深愛彼此;小漁對江偉是百依百順,但江偉卻把小漁是為理所當然;其實,沒有一個人要為別人理所當然的付出,這也是電影中不斷強調的一點。

  <少女小漁>是一部發人省思的電影,用華人的觀點來探討女性的自覺,非常有寓意

 


 

 

電影《少女小漁》觀片感想

應用華語文學系103499850274郭馥靈

        華人移民屢屢碰壁卻仍無所不用其極,在努力的過程中華人們解決了造成了某些問題、得到也捨棄了某些人事物,最後幾家歡樂幾家愁,不只美國夢,曾經以為堅韌的一切在美國夢裡都成了過往雲煙。綠卡帶來的幸福興許稍微高人一等,綠卡帶來的觀念與文化衝擊才是真正使人更進一步蛻變的,趨之若鶩的華人也許無法預想,也許來不及看見。

 

       「我還保有多少華人的成分」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男主角江偉保有的華人成分挺多,或者說他是位堅持華人本色的大男人,無時無刻在華人的圈子裡喝酒暢聊,從電影的開頭到結尾沒有什麼本質性的改變,除了女朋友甩了他以外,他努力地不去改變計畫中的任何事,而那份計畫是在他還不真正瞭解兩個文化差異的時候所訂下的,也或許他自始至終從來沒有瞭解過,因此計畫被變動了,於他,女朋友拿到綠卡不聽他的話了,不過學成以後再找一個聽話的不難。

 

        小漁最後真不聽江偉的話了嗎?電影中她猶疑過,跑離開Mario過,那趟來回可以是自我和利他中間的抉擇、可以是自我覺醒的過程、可以是承諾與人情間的拉扯……無可否認的,那份猶豫是中國女人的本色,或許小漁最後只是被動的給猶豫的時間拋棄了,「到底要那個好?還是這個好?」再就來不及了,而非真正有所選擇,或許小漁和江偉一樣沒有本質性太大的改變,當然江偉的離去一定會讓小漁開竅到某種程度,值得思考的是小漁之後呢,會真的有自主性嗎?會在美國定居快活?會否想家回國?反正一個在Mario家生活一段時間(可說是種沈浸式教學吧)的人和江偉那樣在華人圈裡打轉的分道揚鑣實屬正常,性尚可讓破鏡夫妻重圓,卻留不住他們之間的關係。

 

        Mario說過,他不願意一個人待在醫院,所謂「個體」與「團體」這種俗辣易懂的中西文化差異,在Mario與小漁的相處中徹底碰撞相吸。一個繞著身邊的人打轉的女人、和妻子長年在外的獨居中老年人,學會為自己著想、學會和與他人共同生活為對方著想,回歸本質他們在情感需求上都是需要對方的。既然Mario在電影最後掛了,那麼我們可以確定地說在整部電影的時程中,Mario是文化衝擊後改變最大的那一個。其實Mario彆扭得滿可愛的。

 

 

 

少女小漁 電影觀後心得  應華103何慧軒

 

    

     關於故事的題材,在高中歷史課的時候老師就有稍微提到,但是口語的敘述還是比不上真實看到電影的翻拍,尤其這部老電影描繪了許多當年的景象。雖然一開始的情節頗沉悶,但是到後段小漁心裡的轉變,劇情走到末段,愈陳愈香。

 

 

     在電影當中,看各對男女間的交往讓我思維情侶間的互動模式到底有什麼樣的基準點。對小漁而言,江偉是她未來的夢,是一個憧憬,也是一個依靠,所以,他願意為了彼此的未來而努力,就算是拼了命也要拿到綠卡。在這麼多的付出為前提下,在江偉和小漁之間,就算是再怎麼親密的情人也還是會有的心結與誤解,這也讓我深深感受到人與人間彼此信任的重要。和馬里奧的假結婚,讓小漁和江偉之間出現了誤會,但也因為這些誤會,讓小漁走的離江偉遠了些,開始獨立思考,也自然而然的和馬里奧從陌生人成為朋友,進而改變了自己的觀念,把愛情的從心裡淡出、放下自己的情感,因為相惜的友情,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學會為自己而活。

 

 

        這部電影還讓我發現的是,人與人之見的真情流露。不論是小漁對江偉的付出、或是小漁對馬里奧的關心;甚至是江偉其實是很愛小漁,也因為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所造成的遺憾……。這些都是我在電影中看到的。雖然,這可能是在移民的年代所發生的一則小小的故事,或許每天都在不同的角落上演。這個故事特別的是在跨國、跨文化的溝通吧!雖然是兩種種族的人,卻用第三種語言溝通,雖然有著語言與文化的差異,卻還是了解彼此的心。反觀江偉和小漁,雖然相處的時間久,卻因為沒有「用心感受」而讓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在電影當中,我看到人性的真誠,相信只要有那顆真心,就算跨文化,彼此的心還是沒有距離!

 

 

 


少女小漁觀後心得 應華104 郭鋐濬

 

        故事背景設定在華人生活的紐約市裡,故事的主線描述了華工小漁在美國討生活是多麼的不易,在只求得一口溫飽的生活中,還必須與身份的事實以及情人間的相處周旋,直到最後一刻,當有辦法為自己做決定的時候,身邊重要的人已經雙雙離開。

 

        紐約的生活,一點都不簡單,許多美國華人作家都有不少在美國紐約生活的作品,當中都會提到不少關於紐約居而不易的生活,這部電影也描繪的相當鉅細靡遺,讓對紐約不熟悉的觀眾有機會一窺紐約精彩但也辛苦的生活。身為一個未來的華語老師,美國同時也是我未來的理想工作地點,這部影片讓我徹底知道了在大城市工作可能會看到的畫面,大群人在魚市場忙進忙出,在每個辛苦的人背後都藏有心酸的故事,能掙一口飯吃,就是朝著當初的美國夢更近一步,儘管這座城市也是許多人夢想幻滅的地方、埋葬著數不清的夢想。

 

        小漁與江偉在美國也是一對苦命鴛鴦,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從他們身上就看得到。兩個人皆沒有正式的身份,面對移民局,小漁還得四處躲,工作場所也沒辦法讓她專心工作,甚至後來為了取得綠卡,還不惜嫁給一個後半生落魄的過氣作家馬里奧。這是一種感情對現實生活的屈服,我們的生活中也不斷發生類似的事情,為了工作、為了養家,夫妻間可以相處的時間真的很少,遑論好好培養一段感情了。面對感情兩難的小漁在最後聽到江偉只給他5秒時間下樓與他見面時,就明白了原來與江偉的一切感情都是騙局,原先她承受的一切都是為了別人,對她而言都是沒有意義的,看似心心相連的男女朋友,其實早就名存實亡。

 

        我們的生活中,難免都會發現自己並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別人而活,這樣的情形或許在男女感情間會更明顯,在取得對方的信任的同時,也不斷的把最真實的自己拋棄掉,以至於到最後完全沒了自我,才發現對方離開的同時,連自我都找不回來了,小漁在最後馬里奧過世時,一個人在陰暗的房間獨自面對自己,「是時候找回自己,為自己而活,為自己做決定了。」這樣的體悟或許來得相當遲,不過至少小漁已經知道只有為自己而活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這部影片也透漏了些許的女性主義崛起。片中不少次看到傳統亞洲對女性形象的模造,好像女性就只能呆在家裡,讓出外工作的男性可以有展現男性尊嚴的機會,不過,在最後兩個男性都離開了小漁時,一個不一樣的思想從螢幕中滲出來——不管你今天是不是身為一個女性,一定要懂得為自己而活,不要活在男人的想法中,要跳脫男人的世界,多為自己多想一點,這就是這部片難能可貴的地方,是典型的女性主義思維覺醒的模範片。

 

        不長也不短的一部片,包含了人生選擇的課題、感情的課題、以及對女性思維的反思,實屬內容相當豐富的一部片,看了之後也對華工在美討生活的過程相當同情,不禁讓我不斷思考未來到美國生活的時候,我應該要如何面對高壓力的美國生活,美國成就了許多人的美國夢,更埋葬了數不清的美國夢,我的美國夢能成真嗎?只有未來走出去的時候才會知道了。

 


第六週 《少女小漁》心得

40185042I 林舒敏

 

      《少女小漁》是作家嚴歌苓的作品,後來被張艾嘉和李安一同指導為一部的電影。

 

      這篇作品是講述有關早期的華人到海外生活是多麼的艱苦的,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之下,彼此之間會產生出怎樣的生活態度。

 

      故事是說女主角小漁為了男朋友江偉,而從中國大陸到紐約生活。因為小漁是在江偉母親開的孤兒院長大的,所以她跟江偉是青梅竹馬。當江偉要到紐約去讀大學時,江偉的母親就希望小漁跟著江偉一起到紐約生活,好讓小漁照顧江偉的生活。

 

      事情往往並不會那麼簡單順利。基於小漁無法獲得當地的居留權,她只能偷偷地在美國唐人街當非法勞工,在裁縫工廠上班賺錢來維持生活。江偉雖然是到紐約來讀書,但生活環境並不好,他仍要半工半讀。他們倆一起過著很勞累的貧民生活。為了讓小漁有當地的居留權,即綠咭,江偉決定幫小漁進行一場假結婚,因為只有小漁和當地人結婚才能獲得綠咭。於是,緣分就帶著小漁去跟一個六十多歲的作家Mario結婚。為了不讓移民署的人懷疑,他們倆也被逼同居。起初,他們都會有自己的個性,畢竟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而且小漁是個很乖巧的大陸妹,身為美國作家的Mario難免會無法接受她融入進自己的生活。

 

      日子久了,Mario和小漁相處得很好,小漁的體貼讓Mario開始改變了。Mario從一個沒有耐心、不體貼的男人,慢慢地變成一個蠻細心的男人。他開始會等小漁放工回家,不會提早鎖門,直到小漁回來為止。有時也會替小漁打抱不平,會想多了解小漁的生活,好奇華人的生活和語言。甚至會準備餐點給小漁享用,而小漁也會為他準備中國料理。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兩人,就因為住在同一屋簷下,開始有了交集,互相嘗試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文化等。

 

      到故事的結尾,出乎意料的是小漁拿到綠咭後,就要跟Mario分開,而在Mario終於願意打掃房子的那刻,突然中風了。小漁不忍心看著Mario這樣痛苦,猶豫了很久,最後決定留下來照顧Mario而不跟江偉離開這裡。沒多久,Mario也離開了。

 

     我原以為這會是個不錯的結局,因為小漁有可能會放棄江偉而選擇了體貼的Mario。不過,這篇作品真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會覺得這應該是一部我看不懂的文藝電影,畢竟有時看張艾嘉或李安的作品都感到很藝術,即看不懂的意思。可是當我看到小漁竟然跟一個外國人假結婚時,我覺得故事情節也挺特別的,於是開始好奇他們接下來的進展。在故事裡,我們能知道華人為了生活而到海外工作,有的回選擇當非法外勞繼續賺錢,有的則是為了想得到當地的居留權,甚至不惜一切去跟一個沒有關係的人假結婚。或許是早期有太多華僑為了工作而到當地去假結婚,騙取居留權,導致當地的移民署的人也非常嚴格,即使他們已經結婚,移民署的人也會時不時去他們家看看。

 

     小漁和Mario兩個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要住在同一間房子,從一開始的無法溝通,漸漸地互相接受彼此的生活習慣。其實,這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排斥他人的文化等。我們應該嘗試去接受對方,然後了解他們的文化和特色,走進他們的世界,看看別的世界是怎樣的。假如我們願意去了解、認識的話,就會像他們後面的生活一樣感到挺有趣的,認識到很多從不知道的事。從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Mario和小漁從陌生走到熟悉且包容彼此的階段,可是,當小漁得到綠咭時,就感覺到他們之間的一股不捨,也看到Mario希望小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為任何人而活,可想而知他們已經從毫無關係的階段到了猶如親人一般的關係,讓人也沉入在這感情中,隨著他們的心情而有所改變。

 

***這絕對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少女小漁> 電影觀後心得  應華105 陳玟萍
今天課堂由於老師請假,我們欣賞了這部張艾嘉導演、李安製片的電影-少女小漁。故事中介紹小漁為了取得綠卡以陪伴她的青梅竹馬:江偉的打拼過程。遠渡重洋、又是孤兒的小漁,心中唯一的牽絆只有她的愛人-江偉,她可以為了江偉在勞資剝削嚴重的製衣工廠繼續當女工,只為了賺取微薄薪水,更靠近兩人的未來一步。然而,為了達到他們兩人的目的,小漁必須和一位也想要賺錢在美國生活下去的義大利人馬力歐假結婚,並且為了不讓移民局起疑而搬進馬力歐的住處。電影看到這邊,其實我心中就已經知道這樣的戀情遲早是會出問題的,不管怎樣我都認為男方不應該讓自己的女朋友單獨搬進一位陌生男子的家,(而且房租居然還是女方支付!)。我覺得後來他們的感情會有嫌隙,男方必須擔負很大一份責任,尤其是他居然和自己朋友的女朋友有染,這點讓身為女生的我非常不能接受!撇開我個人偏激的角度來談談別的,我覺得有幾幕鏡頭是非常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一帶到小漁下班後到了魚市場替江偉買了一隻螃蟹。雖然只是一隻普通的螃蟹,卻讓生活得很辛苦的兩個人吃的津津有味,留下滿臉笑容。

 

故事中的義大利人馬力歐扮演著重要的腳色。馬力歐自己本身也是有老婆的,但他們的婚姻卻是名符而其不實。馬力歐的妻子莉塔,因為必須巡迴演出(或者常在外尋歡取樂)而不常在馬力歐的身邊。這放在小漁和江偉這對眷侶旁做了深刻的對比。馬力歐和麗塔有婚姻關係,但他們卻貌合神離。江偉和小漁因為沒有綠卡,所以不能合法在當地結婚,但兩人間的羈絆卻比另一對來的深厚,只是他們之間的考驗卻更多。為了生活,江偉必須每天早起到魚市場打零工,並且認真念書以賺取獎學金支撐生活。而小漁,只因為江偉母親的一句話,便不顧一切跟來美國。小漁可能在當地可以擁有安逸的生活,但她卻願意放棄那些,跟著江偉吃苦。最後在小漁將要取得綠卡,卻發現自己男朋友出軌之時,出現了想要放棄的念頭。這時,馬力歐鼓勵他必須為自己而活,人生是自己的,而且必須原諒江偉。

電影裡面刻劃的小漁,其實是很多中國傳統女性的形象,溫柔順從、樸質善良、為愛可以義無反顧地犧牲。而江偉,則是大男人主義的代表。在電影中,他不斷告訴小漁:"你要記住,你是我的人。"根本是把女性物化的沙文主義者。電影的最後,用了很棒的鏡頭為小漁的心境做了註解。在小漁工作的工廠,女工輕輕拂著自己小孩熟睡的臉龐,電台播著這樣的歌:『其實我根本沒有看仔細…只是從來不曾懷疑…而來到這裡…希望你,別再把我緊握在你的手裡啊…渴望自由自在的呼吸…你知道這裡的天空是如此美麗,就讓我自己做些決定…。』在這一刻,小漁彷彿從只為別人活的人生中覺醒,不管江偉自私的不諒解,小漁決定陪著瀕死的馬力歐,她替自己做了一個真正發自內心的決定。此刻的她,是真正的用自己的意識活著的。

 

這部電影裡面,除了描繪愛情的曲折,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庸庸碌碌只為一圓美國夢。這時的紐約,不是現代人眼中的大蘋果,反而多了幾分樸實的味道。電影裏頭的唐人街、中國城更是能讓觀眾發現當時華人移民美國的痕跡。<少女小漁>除了讓我們走進華人的移民歷史,也讓我們深深體會當時海外移民的辛酸血淚。

 

                                                                                                                 


少女小漁之觀後心得 應華104 李怡慧

 

這部片講述華人移民的種種不便及悲哀,小漁為了取得綠卡而與江偉共同待在美國,用全部的一萬元積蓄與馬里奧假結婚,在影片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在美國,華人地位並不高,雖然他們在學校就讀也可以申請獎學金,但學費對他們而言卻是一個重擔,他們必須努力工作,拚死拚活,才能夠應付日常開銷以及一個小小破舊的容身之處,從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來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例如:江偉在漁市中的上司知道他們存有一萬多元的積蓄,就諷刺地說:看來我們給的工資太高了,但其實那工作的分量很重,這些錢根本不夠用;因為小漁沒有綠卡,所以她所做的衣服一件會被扣一些錢,但她不能反抗或是找工會捍衛權益,因為沒有綠卡會馬上被遣返,中國人大多只能付出辛苦的勞力,除了劉明的女友莎莉在酒吧裡面工作,小費較高以外,大多數華人的工作場所都是狹小又骯髒的。此外,或許假結婚的例子很多,或是美國政府根本就歧視中國人,所以移民局必須一直到家中去訪視,觀察是否有可疑的線索證明這段婚姻是假的。

 

我很喜歡小漁所說的話:「不知道中國人是因為貧窮,所以什麼都吃,還是因為他們太富有,所以什麼都可以做得很好吃。」這段話,讓馬里奧對她另眼相看,也讓我重新思考食物背後的文化的兩種面向,什麼都吃不是噁心,也有可能是聰明,不能只用自身文化觀點去評斷別人的文化,即使不能接受,也要表達尊重,每個文化都有獨一無二的意義以及重要性。

 

裡面有一段情節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當時最後一次星期一的面試,馬里奧已經早早穿上西裝準備出發了,而小漁卻獨然不想去,馬里奧說:我要尊重妳的決定,而非江偉的,所以如果妳不想去,就不要去。馬里奧不斷教導小漁,要更加尊重自己,要為自己做決定,因為中國女人和美國女人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差異,中國女人從小就習慣依附,因為她們沒有說話的權利,所以總是順從男人的意思,而美國女人,例如:馬里奧的妻子麗塔,就十分自由,能夠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擁有完全的空間,這兩種沒有優劣的差別,但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負責,而不是人生的決定權讓其他人擺佈著。

 

我認為最後小漁忽然覺醒了,雖然馬里奧勸她要珍惜所愛,不然就會像他一樣,年輕時太不成熟,現在為時已晚,但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江偉雖然對她很好,但他是自私的,他會吃醋,但卻自己找別的女人,聽到馬里奧生病,卻冷冷告訴小漁只等她五分鐘,我不並知道小漁中就有沒有與江偉告知馬里奧的死訊,或是他們最後有沒有在一起,但是我相信她已經不是以前那傻傻跟在江偉背後等著江偉的小漁了! 在拿到綠卡之後,小漁有了絕對的自由,不用擔心被移民局的人,自己的工作薪資將會提升。

 

最後馬里奧與小漁之間會有如此特別的情感,不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曖昧,是因為馬里奧對她的關心與尊重,所以讓小魚在她臨終前握著馬里奧的手說:我永遠是你的朋友,小漁遇到的美國人大多對他們中國人抱有歧視的心態,而馬里奧沒有,他是一個特別的人,馬里奧總為為不公平的事情挺身而出,從他的反戰以及會為小漁直接向麗塔挑戰一樣,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崇高的,是一種像是親人間的關係,沒有種族的區隔,只有真誠對待彼此的心。

 

 


《少女小漁》觀後心得

系級:應華系103

姓名:劉美鳳  ;學號:499850731

 

 

<少女小漁> 是嚴歌苓海外華人作家的名作。在1992年獲得台灣的“第三屆中央日報”小說類第二名, 也算是嚴歌苓作品中的精華後來得到改編為電影(由張艾嘉導演,劉若英主演)

還記得我第一次(2012)看的時候,爲了能夠完全瞭解電影的意義內容,我還特地去翻查嚴歌苓這位女性作家的簡介。她本身是中國人在美國生活的背景之下, 看到了移民在美國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親自感受到語言,文化,膚色上的差異與種種面向的衝突,所以嚴歌苓的很多作品都反映這樣的生活而《少女小漁》就是其中之一。

<少女小漁>電影版的情節是講述一對男女朋友從中國移民至美國,爲了能夠的到綠卡合法居留美國,她必須和六十歲的Mario意大利人結婚。看到影片中,他們拍婚照時,小漁脸上带着一些勉强的微笑,引起我心中一種難過的感覺。一場有利用目的的婚姻,女生往往是受害者,她承擔的傷害是比較多的。

 小漁還沒有結婚就跟男朋友原理家鄉到美國奔波,這樣子的一個女生在中國社會一定會受到歧視。但, 小漁不管,她這樣的決定可以看出她對自己的選擇是有責任的,她的生活是有目標的,有意志力的。電影裏,Mario 問了小漁 為何來美國,小漁回答就是因為江偉,就是因為守護她的愛情, 爲了愛情的存在。總的來說,嚴歌苓的小漁不僅帶表中國傳統女性角色,溫柔體貼,刻苦耐勞,聽話順從還代表了現代女性的形象

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電影有段爲了不要引起移民局的疑惑,小漁必須搬到Mario家同居。同一個家但存在著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兩個國家,生活作息完全兩樣小漁聽的音樂史中文歌,煮的菜是中國菜,Mario 聽的則是英文歌,吃的也是西餐與很多文化上的隔閡都得到呈現,看了這些場景讓我深深理解移民生活與異國婚姻的問題所在。

嚴歌苓創作《少女小漁》的目的不只是呈現異國生活的移民與中西文化的差異同時也反應了女性自主權的要求,女性在社會的定位。

 

 


 

應華三    499850717      蔡愛琳

 

《少女小漁》心得分享

 

     從一開始小漁的對白總是重複這兩句:“I’m sorry”“please”然後MARIO問她:你來美國的目的是什麼?小卻漁笑了,靦腆地輕吐了一個名字:江偉。這就是小漁。她為別人而活著,為她一廂情願以為可以愛的男人順理成章地犧牲掉尊嚴和自我。而江偉把她饋贈的愛情當作一種習慣、一種依賴、一種欲望的需求,專橫和霸道成為了他對愛情的另一注解。

     

     影片的開頭是充滿著淡淡傷感的夕陽背景,鏡頭再調轉,轉到了小漁工作的服裝廠,嘈雜的裁衣聲此起彼伏,似要掩蓋住生活的殘酷,卻是一切也掩蓋不了,這只會讓生活更突兀的尖銳襯出。而一聲移民局查看小漁飛一般地躲逃,非法移民的中國女孩必須獨自隱忍異鄉的孤獨和淚水。於是,辦一張綠卡就迫在眉睫,最好的捷徑就是假結婚。於是她住進了60歲義大利老頭兒MARIO的零亂不堪的家裡。MARIO是個脾氣怪異暴躁的麻煩人,年輕時當過反越戰記者,坐了牢,寫了書,抽煙,偷鄰居家的報紙,年老時以賭博為生。

     

     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是在無奈下所做出的決定,這些決定都會改變人的一生。但,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權利,若有選擇的權利請好好把握。MARIO的妻子無法選擇讓青春永駐在她驕傲的18歲裡,於是她看著小漁厭惡地罵道:青春真令人討厭。MARIO也無法選擇,當他躺在柔軟的熟悉的床上身體卻無法動彈時,他明白死亡總是喜歡毫無預兆地降落在人間,他只有哀求小漁不要打電話到醫院,他哭著說:我不想一個人待在醫院。小漁也是無法選擇,她總是用無辜的眼神對現實妥協。MARIO稱贊她英語講得好的時候,小漁停了一下,揚起嘴角,說:“In America, I had to .”僅僅是“had to ”卻道出所有人從心底湧出的無奈和心酸。

     

     影片的最終,江偉按耐著怒氣在樓下等著小漁。可是MARIO此刻生命卻危在旦夕,她又怎麼忍心離開。她撲倒在他的懷裡像孩子般地任性:“MARIO, I'm your friend, always your friend.”樓下的汽笛鳴還在焦急地延長。她猶豫了一會兒,她其實還可以選擇離開,或者不離開。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小漁終究奪門而出,但江偉給她的5分鐘也已悄然過去。此刻,小漁一臉平靜,而MARIO到了另一個國度,但小漁的臉上卻煥發著堅定且美麗的容顏,她憶起MARIO生前的話:“It is your life

       

     生活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男、女朋友或家人,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屬於自己存在的價值,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生活才會有沖勁與希望。一味地為了他人做嫁衣,到頭來的結果就是吃力不討好,失去了自己本身存在的價值,更找不到人生的寄託,那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小漁在最後沒有和江偉一起離開,或許是放下了一個很沉重的負擔,換個角度想,那也許會是另一種幸福的開始。

 


應華  105  鄭采菁  40185020I

       這部電影看來十分有深度,所以我在觀看後便上網搜尋其相關資料,希望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內涵。我所搜尋到的大多是在說:劇中江偉象徵中國傳統思想,在某些方面頑固不懂變通,有些大男人主義,視女人為其所有物;Mario象徵著新思想,自由意識,並且認為自己的人生應該是為自己作主;而女主角小漁一開始將傳統中國女性的溫順乖巧表露無遺,但在假結婚一事中逐漸了解到盲目的順從是種人生的犧牲,在最後Mario死時她選擇了為自己而活,並且離開了江偉。

 

       這部片以移民美國為背景,完美襯托出中美思想的差異,或者我們說是思想中傳統與現代的差異。如此看來江偉這個男人總認為一切就該操之在己,這般的自大讓他在最後完全失去了自我,這樣的例子在傳統中國應該不在少數,或許我可以這樣大膽推測:這或許就是傳統中國進步遲緩的原因吧!而Mario就像是引入中國的新思維,深深地影響著代表中國傳統女性的小漁。曾經沒有目標地、安然地活著,在文化磨合中成長,最後找到自我。在傳統中國引入西方思維後,知識分子因為有女性的加入而成長許多,也有更多人開始思考如何有意義地過自己的人生,在這個「酵素」的刺激下,現在的中國才得以進步得如此此迅速吧!

 

       撇開主軸故事不談的話,我其實對於「拿綠卡」一事感到十分地有興趣。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去美國工作似乎就代表了人生的成功,直到今日也有類似的情形──會說一口流利的英文甚至是去美國就代表可以擁有較好的工作機會。這難道不是種美國文化的霸權嗎?我們為什麼又要出國去美國工作,為美國賺錢,增加其實力,讓這樣的霸權更為有其勢力,最後甚至造成惡性循環呢?

 

       其實我認為我們只是看不到美國內部真正的問題所在而已,如果我們看到了,或許其實台灣ˇ也不輸美國,我們或許還有可能因此改觀認為說台灣其實比美國更好。很多時候我們該做的應該不是逃避,例如有人認為台灣有太多的問題而選擇離開,我們該做的應該是留下來並且想辦法解決所面臨的難題。當然,我這裡所謂的「留下」並不是一輩子就只住在台灣,而是應該留下面對問題,但是也要出國去開開眼界,增廣見聞後才更有利於解決國內問題。

 

       或許,現在只一味只想離開台灣的就是「江偉」,而真正懂得權衡國內外不同文化及思維的就是「小漁」吧!又或許我這樣的想法會被認為是「無謂的愛國分子」,但是哪一個強盛的國家不是立基於擁有一群愛國的國民呢?

 


電影 <少女小漁> 觀後感

應華105  李彥蓉

 

   其實這部片一開始時,是讓我感到疑惑的,疑惑著它的時代背景還有人物、空間...。一開始他們是平行線"小漁和江偉"之於"Mario",片頭的Mario令人有點反感,而江偉和小漁看著也不過就是一對普通的情侶。隨著時間、故事的推進,有許多不明瞭的都開始明亮起來了。江偉留學美國,小魚隨他赴美,兩個人都掙扎著努力的想在美國生活;Mario則是個感覺有點頹廢的老人(至少第一印象是如此)。之後他們三人的生活因為一張"綠卡",而開始有所交集。

 

   江偉和Mario所做的交易事先卻沒有通知小漁一聲,是為什麼? 是一種自私吧我想,畢竟小漁總是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邊,就像是他的所有物一樣。他並不想失去她,本質是好的,但他的觀念卻扭曲了他的本意 。尤其是最後一幕,江偉不可理喻的要求,以及認定了小漁一定會跟他走,最後出乎意料、不可置信,憤怒而掉頭離開。整部片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小漁就"曾"是一個傳統中式女人,以男人為天,像個陀螺似的為他打轉。為江偉來到美國、為江偉跟Mario假結婚、為江偉拿綠卡...生活上的事就更不用說了。小漁幾乎沒有關心過自己,她是沉默的卻也是堅強的;就如Mario所說"她用她的方式奮鬥"。

 

   小漁和Mario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改變著彼此。基於文化差異下,改變是顯著的。Mario的脾氣變好了也變得體貼了,小漁從只會說"I'm sorry."和"Thank you"到了開始說自己的想法、自已所想表達的,之後甚至還問Mario能不能給她一本書,她開始學會如何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但他們的關係越好,小漁與江偉的障礙就越多,或許江偉是忌妒,但我覺得也是不甘小漁的生活中不再是只有他一個人。最後,小漁的綠卡不是為了他拿的,在那晚她糾結於江偉外遇,而沮喪到不想留在美國,好似失去了動力、目標...到了隔天早上Mario的一番話,"我尊重妳的決定,不想去就不去吧!" 點醒了她,是小漁真正開始為自己打算的時間點,也預告著她跟江偉的未來。

 

   撇開所有思想觀念,單就"移民者"這角度來看,又能發現他們是多麼的堅強、有韌性,江偉整天己乎都沒什麼睡,為的就是要在美國活下來,一早去魚市場工作,之後又要去上課。小漁也是在成衣廠工作著,支撐著這個"家"的花費,片中也有另一對夫妻好不容易團圓,卻說苦日子不知多長,但還是會咬牙撐過去(因為有彼此)......。電影中,可以看到典型美國Chinatown的樣子,雖然跟西方的主流社會是格格不入,甚至還令人覺得有點次等,但可以看見,移民們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與這個世界奮鬥著,努力地求生存。

 

   這部片綜合了許多元素,是很有深度的;男女情愛、東西文化和民族性差異、移民社會...概括而言是這三大項,從不同觀點得到不同結論,若以種族作為切入點,可發現他們社會上是有種族間的隔閡(歧視)的,片頭在賭場時就一語道破,Mario到成衣廠找小漁時,從其他女工的議論也可知。...是一部平平淡淡,但值得深思的電影。 

 


應華103  499850205  張嘉雋

 

其實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經看過《少女小漁》了,但是那時候看《少女小漁》的心情卻隨著年紀、生活經驗的增長而有了不同的體會。在戲中,小漁和江偉是一對從中國遠道而來的情侶,江偉一邊讀書一邊到魚市場工作,而小漁也在一家成衣工廠工作,從這邊可以看得出來那個時代的華人移民都是從事勞力密集的產業,十分辛苦。在初期,小漁和江偉有一個共同目標:得到美國公民身分,在各種不允許之下,他們想到了一個鋌而走險的辦法,也就是小漁跟Mario假結婚,但是在這段假婚姻當中,他們三人之間卻有了微妙的變化,江偉和小漁互相的不信任、Mario跟小漁之間的友誼增長,種種因素而導致最後小漁和江偉的分手,而Mario也因病而死。Mario的死也讓小漁看清了江偉的內心,毅然決然地離開自己從中國苦苦追尋到紐約的理由。

我不曉得不身在紐約的人,不身於異地的人如何看這部片,但身為一個台南人來到台北讀書,我的感受是深刻的,在外地的日子雖是辛苦的、孤單的、搏鬥的,也是需要努力學習、適應,進而找出當中的樂趣的,所以對於小漁和江偉的苦,我也有深刻的感受。然而在張艾嘉的電影裡,隱約發現她在愛情與兩性之間的話題,小漁在紐約的成衣工廠做女工,嫁給一個年紀足以當爸爸的老男人,思慮、判斷與價值觀是卻是緊緊依附著江偉,直到那一天她發現被欺騙了,才發現原來她所承受的一切,對她並沒有意義,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別人。她在Mario身上找到了懂得尊重自己的理由,懂得思考自己的價值。對於一個中國女性、信仰愛情的女性而言,她跨出了自己的一大步。


   

〈少女小漁〉觀後心得   應華102   498850435   黃可雯

 

         〈少女小漁〉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好幾遍了,但每重新看一遍都會有一些新的體會,因為這部電影的主軸雖然很簡單,無非就是一個中國女孩為了取得在美國居留權的綠卡而跟一個60幾歲的老頭假結婚,但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裡面所包含的意涵卻很多——中西文化的碰撞摩擦、海外華人的艱辛漂泊、中國傳統中男尊女卑的觀念、女性應該尊重自己自立自強  。

 

         小漁幾乎就是為了江偉而生的,她的生活重心全在這個男人身上,為此她甚至願意與一個陌生的老男人假結婚,就是為了能夠留在江偉身邊。而江偉是一個中國傳統的大男人, 即便他在國外要半工半讀、生活得並不順遂,但他依然覺得自己比外國人高人一等,他覺得單純美好的小漁就是他的所有物,只把Mario視作是得到居留權的踏腳石,所以當小漁需要搬去Mario家裡住的時候,即使後來兩人之間產生的只是類似父女一般的感情,也讓江偉感到非常不安,因為他覺得小漁的忠誠與感情只能夠對他一個人付出,小漁幫Mario洗衣服、煮飯這些舉動都讓他覺得小漁背叛了自己,但事實上卻是他自己背著小漁出軌了。江偉從來沒有尊重過小漁,他們之間的愛情就好像只是一種習慣而已,完全缺乏心靈上的交流。相反的,Mario雖然一間始並不喜歡小漁,但他還是真正的把小漁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只是江偉的附屬品,他告訴小漁要學會尊重自己,因為”It’s your life.”

 

         我曾經在另外一部西方電影裡看過一句話:You have nothing, because you are woman. 其實大男人主義不只是中國獨有,在以前的西方國家也有這種觀念,女人的財產、奴僕、自己本身,都是屬於她們的丈夫,他們擁有、控制女人的一切,但他們唯一不能奪走的,是女性的思想。我們的靈魂屬於我們自己,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靈魂,那麼人生不就只是蒼白一片嗎?小漁做的一切一開始都只是為了取悅於江偉,然而在結局時她跟江偉分手了,也可以說是江偉放棄了她,但她並不是一無所有,因為她之前所學習的知識和思想,都是屬於她自己的,當她不用再為一個男人而活的時候,我相信她會過得快樂很多。所以不管你的國籍是什麼,生活在哪個地方,只有你能做到尊重自己,為自己而活時,那麼不管外在物質條件是否富裕,你的心靈都必然是滿足的,而在海外的華人因為常受到文化衝擊的關系,生活壓力巨大,才更加不能盲目的活著。

 

 

 

 

 

 

電影《少女小漁》觀片感想  公领系交换生:王林萍     90199159X

 

   小漁的世界里只有江偉,江偉的世界里除了小漁,還有紐約的花花世界。當江偉自私地糾結在小漁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的時候,兩人的愛情開始走向墳墓。我並不懷疑江偉對小漁的愛,他一定愛她,否則他不會放棄大學生的尊嚴,每天在漁市場辛苦地工作。因為遲到而險些被炒魷魚的時候,他那麼低聲下氣地向老闆求情。他有男子的擔當,否則他大可拂袖離去。但他也有他狹隘的一面,他自私地想佔有小漁的一切。江偉認為小漁一切都該聽他的,他說的,她都不該懷疑。電影後半部份中他跟小漁有了誤解,江偉發覺小漁不再像以前那樣聽他的,重視他的想法。“小漁來了美國以後,怎麼變得這麼陌生了。”他的心裡泛起了嘀咕,他害怕了,他害怕失去小漁,更害怕被拋棄。男人可憐的尊嚴,他要維護。

   

   片中,工廠的女工唱著歌:“我愛的人啊,在這陌生的地方,你知道我想要什麽嗎……。”這首歌唱出了許多華人女工的心聲,她們跟隨丈夫來到陌生的國度,語言不通,處在社會的底層,每天除了照顧丈夫以外,還要從事辛勞的工作以維持家計。美利堅的夢幻瞬間化為泡影,在無止境地裁剪衣服中,一步步墜入地獄,無人傾訴。一如許許多多的華人女工一樣,少女小漁的生活很單調,很辛苦。她構成以江偉為中心的生活,江偉要他來美國,她便來美國,江偉要她嫁給馬裡奧,她便嫁給馬裡奧。她沒有選擇自己的人生,江偉說的,江偉喜歡的,她便認為是對的。當馬裡奧問江偉:“你的女朋友知道嗎?”江偉說:“她別無選擇。”其實是江偉替小漁做了選擇。

   

   少女小漁是一個典型的華人女子,她的身上有著華人女子的勤勞、隱忍以及“丈夫為天”的傳統想法。她以江偉為天,即使生活是苦的,但還有江偉給的愛情的調劑,有兩人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所帶來的撫慰,生活也就没那么苦了。最後当那唯一的一點甜也沒有了,孤身在異國的小漁第一次在紐約的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她不知道她爲什麽要來這裡,她爲什麽要拿到綠卡。爲什麽,爲什麽……事實上小漁已經慢慢地用自己的聰慧和頑強適應了異國的文化,但她越來與不快樂,因為愛情捆綁了她,她捨不得放棄自己苦心經營的愛情。可是愛不再是原來的愛,這種順從的愛已經使她失去自己。江偉要的是一種順從的愛,這種愛與小漁內心的善良有著衝突。她在江偉和馬裡奧之間當緩衝劑,江偉不喜歡小漁照顧馬裡奧,小漁內心的善良又不能使她離開病危的馬裡奧。鏡頭最後定格的時候,小漁孤獨地站在馬裡奧的病床前,她聽到汽車離去的聲音,是江偉,她的愛人,他走了,但是小漁還是倔強地站在原地,沒有像從前一樣,匆匆跑去追趕。她,要開始選擇,做一個完整的自己。

 

 

 

      《少女小漁》讀後心得   應華103 范莛敔

 

            這次是第三次看少女小漁這部電影了,雖然知道大致上的內容,但每一次觀看後都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感受。這次看完,覺得在當時抱有“美國夢“的華人眼中,”紐約“是一個外表光的鮮亮麗又令人嚮往的都市, 但在生活上的不易,或許在一開始是他們萬萬想不到的。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族群文化與生活習慣上的不同,使他們遭受數次的打擊,對在美國生活的嚮往也一次次的降溫。

 

             在美國落地深根的華人最一開始是以華工的身分來到美國,所以華人在美國人的眼中,是沒有什麼地位的,因此之後來到美國的華人,往往也只能做一些低階的工作,並自成一個聚落,而在白人眼中,華人社區往往是被冠上落後及貧窮的刻板印象的。

我覺得,如果要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國度沒有尊嚴的活著,還不如回到自己的家鄉認真打拼,在有族群及文化認同的基礎上讓自己過上好生活,而不是跑到生活水平較高的地方,企盼著自己能因此和大家一樣。

 

               另外,在影片中,從女性的意識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東西文化的對比,故事的主角“小漁”代表著中國社會下的傳統女性,在男友“江偉”的“大男人主義之下”小漁“小女人”的特徵明顯的呈現,為了心愛的男朋友,小漁犧牲自己住進比他年長幾十歲的外國人家,只為了拿到綠卡。而Mario的女友Rita,

則是呈現了與東方女性截然不同的特徵,顯示當時的西方社會已有提升女權的觀念,但電影中小漁從一心一意只聽從男友的她,變得有自我意識,心境上的轉變,也顯示出受西方文化影響後的,東西文化衝突但又融合的結果。

      

                這部影片以簡單的故事情節刻畫出複雜的人物角色,伴隨著他們的心路歷程,觀看者可以從中得知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每次看都有不同的體會, 雖然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也有在外地成功致富的“華人”,但是對抱有“美國夢”的華人們,這還是一部很值得參考的影片。

 


電影<少女小漁>觀後感     應華103   499850224  夏若瑜

 

    電影海報上,穿著紅色洋裝的少女,手拿捧花,略顯警備地圓睜雙眼,掛著僵硬到看不出來的微笑獨站牆角--這,就是小漁。

    初看完少女小漁,腦中縈繞的不是電影中移民調查局對於非法移民者的苛刻;不是江偉、小漁,甚至Mario生活上的無奈;更不是對小漁是否會走向不同人生的疑問;而是非常俗套且八卦的--究竟小漁和Mario之間有沒有「忘年戀」?

    自知看完電影當下的想法若是化為文字,必是一番悱惻纏綿、驚世駭俗且完全偏離「海華」主題的「八卦」心得,因此沉澱至今,才得以將之以白紙黑字抒發。

    然而,即使沉澱,即使對於江偉和小漁的憐憫(是的憐憫,憐憫將占有慾當作愛的小漁,憐憫曾身在福中卻以為福是自己創造的江偉)、對於非法移民者處境的再次同情(近日為找尋靈感又將電影重看了一次)已取代Mario和小漁之間似有還無的情愫在我心頭縈繞,我至今仍不能忘懷這樣的疑問:究竟Mario和小漁之間有沒有忘年戀?

    有人說,Mario在整部作品中代表了「成長」--甚有道理。不論是Mario從自甘墮落、被賭場追債、不願遠離邋遢、脾氣乖戾待人暴躁,到重拾打字機、自發整理環境、和善甚至是殷殷教導小漁的性格和行為轉變;或是他與提諾三次相遇的不同情況:第一次Mario負債、提諾潦倒,兩人都為現實生活、金錢所苦;第二次Mario還清賭債在椅子上曬著太陽,表示心中的舒坦,但仍不忘提醒提諾還錢的舉動,暗指他仍眷戀於物質和金錢;第三次Mario和提諾都改變了,不再因為窮困和物質生活的不足而墮落。這些,在在都顯現了Mario的「成長」,而同時,這些「成長」也影響了和他居住在一起的小漁。從一開始只會唯唯諾諾說著抱歉的話,到後來能夠對Mario表達「In America, I had to.」這樣看似任命般埋怨時則隱含深意的話;從世界只繞著江偉轉,到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朋友和思想--這些,難道說不是Mario帶給她的嗎?

    「It’s your life.」Mario對小漁說,我想,小漁到最後一定也愛上了這種宛如破繭般的成長感。若說Mario代表了成長,那麼以我這種俗人的思想,恩,小漁和Mario的確有忘年戀--埋藏內心對於成長的戀慕與渴望。這或許也是我從不懷疑小漁最後到底會不會重返江偉的懷抱,或是在Mario死後繼續無奈與平凡的生活的原因,因我相信,這種「忘年戀」,將支持她在未來以自己的方式更加閃閃發光。


《少女小漁》電影心得

教育系104級 40000226E周妮嵐

    其實在一開始觀看少女小漁這部電影時,我有點不是很能理解這部電影的劇情。因為李安導演一開始運用的手法有些隱晦,因此讓我有種斷斷續續、摸不太著這部電影所欲傳達的意涵的頭緒之感。但是到了後來,電影主軸開始逐漸清晰後,我逐漸地明白了這部電影所要傳遞給觀眾的意義與內涵。它深刻的描繪了以前許多華人為了實現「夢想」而遠渡重洋到了國外(影片中為美國),但到了當地後卻才赫然發現這是一個艱辛、充滿痛苦的過程,甚至連要拿到當地的身分證都受到重重阻礙。如同影片中的小漁,為了拿到綠卡,還必須冒著犯法的風險去進行假婚姻,才能獲得這張可以證明身分、讓自己得以免除要被強制遣送回國危機的身分證。

    而從電影裡,江偉與小漁(尤其是小漁,因為她一開始連語言溝通都有強大的障礙)所經歷的重重的生活困難與障礙中,我逐漸慢慢地了解到原來以前華人在他國時的地位是多麼的低落、以及多麼的不堪。他們極力地想在國外成就自己的夢想與未來,但是卻連要成為一個當地人、以及可以不被遣送回國這種最基本的人權都獲取不到。在國外,他們即使再怎麼努力地拚命,到了最後,想成為當地公民還是得冒著違法的風險,這讓我覺得十分得令人心碎與難過。

    在電影裡,讓我印象最深的片段便是當小漁與一群女性華工在工廠工作時,這時,他們收聽著的收音機正好撥放著一首歌,這首歌的歌詞中,彷彿道盡了小漁,甚至是工廠中的所有女華工們的心境。她們可能在還懵懵懂懂、不太清楚自己的未來時的年紀,就毫不懷疑地決定跟著某一個人飄洋過海來到了這裡,但是後來卻才發現,其實這裡的生活並不一定是她們要的,甚至那個他們拋棄一切追隨的人,也不一定對她們就是真心。尤其是歌詞中的最後一段──「我多麼渴望自由自在的呼吸,你知道這裡的天空是如此美麗,就讓我自己做些,決定。」看見影片中的一名女華工跟著哼著這個歌詞時,我心中泛起了一絲絲的難過與苦楚,仿佛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她們共同的掙扎與痛苦。她們曾經幻想的那麼美麗的未來,到最後卻成為了束縛她們飛向夢想的牢籠,這真的令人很難過。

    電影中除了道盡了華工在國外生活的困苦與艱辛,更傳遞出了當時社會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華人與當地人相處時的各種情境與問題等等,這部寫實又令人哀傷的電影,真的很值得欣賞!


電影<少女小漁>觀後感     國文102   498203034  葉姵妤

 

        一般人眼中的紐約城,應是顆人文薈萃的大蘋果,但在電影《少女小漁》中,不見紙醉金迷的繁華與優渥,只有招牌林立的唐人街,成衣廠內成排的女工,大清早便在魚市場打工的華裔勞工,以及躲避移民局的倉皇身影。

        電影主要在描述女主角小漁隨著男友江偉定居美國,可是因為非法移工的身份,她整日在成衣工廠賺取微薄工資,也必須躲避移民局官員的突擊。而在念書的江偉為應付異國龐大的生活開銷,也不得不到魚市場打工,小倆口生活極為艱辛刻苦。江偉為了讓小漁取得綠卡,進而為自己申請居留,他替安排小漁一樁「假婚姻」,讓小漁和急需用錢的Mario結婚。這位年逾六十歲、生活頹廢的義大利裔美國人,為躲避移民局的追查只得讓小漁住進家中。然而,小漁的出現讓Mario的女友Rita心懷不滿,小漁和Mario逐日建立的友誼,也使男友江偉心生嫌隙,引發一連串劇情轉折。

        相對於歐美電影中五光十色、商業大樓充斥的紐約街頭,《少》片中的光線昏黃、陰暗,讓紐約瀰漫著一股懷舊氛圍。由於劇中角色多屬勞工階級,諸多場景以唐人街、魚市場、廉價公寓為主,不僅呈現華裔移工當時的生活面貌,傳統中國人踏實、樸素的性格也隱約可見。

        電影中,「小漁」一角象徵傳統的中國女性,樸質善良、柔順包容,為愛情犧牲奉獻。她試圖與Mario、Rita等人和諧相處,更與Mario建立了一段樸質自然的友誼,並試圖化解江偉的不安,但是一切卻徒勞無功。在 電影的最後,小漁終於有了身為女性的自主意識,並在劇末為自己做出抉擇。相對於小漁的溫順,「江偉」則代表了傳統中國的大男人主義,以及追求「美國夢」的移民心情,他成天在庸庸碌碌的人生中打滾,將小漁視為所有物,曾來不曾尊重她的立場與感受在,看見小漁和Mario感情日益加深,江偉開始仇視Mario,更曲解小漁的善意。

         基於時代因素,《少》片在音樂的運用上也以90年代的流行民歌為主,並成為劇中一種隱喻技巧。如小漁住進Mario家時,小漁房裡傳出的中文流行音樂,和Mario在客廳播放的古典歌劇交相輝映,儼然成為兩種文化、兩種世代的對比與衝擊。又如在後半劇情,小漁對人生的想法開始轉變,透過辛曉琪主唱的插曲〈決定〉,精巧點出小漁的內心轉折,她開始醒悟必須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而非對江偉逆來順受。

         我覺得到最後令我很感動的是,小漁待在Mario身邊直到最後一刻,放棄了大男人主義的江偉。從片中小漁的英語能力、工作能力,還有她的上進心及個性上的許多優點,小漁可以找到更適合她的人,不用委屈自己待在江偉身邊,因為人不需要浪費任何一秒鐘在一個不懂得欣賞和珍惜自己的人身上 

 

 


 

少女小漁觀後感 應華103A 李艾庭

 

      移民到一個新的國家對任何人都是一種挑戰。文化、生活習慣、語言、思想,所有的東西都會受到衝擊。

      小漁面對的是自己不熟悉的國度,有時候甚至無法單純用語言就能溝通的地方。無時無刻都想著\家人、朋友們,看錶的時候總是喜歡換算回家鄉的時間,只能把長途電話和收到的家書當作給自己的慰藉,每天又繼續努力的完成該做的。時間久了也就慢慢接受、慢慢習慣了。

    這部電影不只描寫了關於移民的故事,還刻劃了生命中許多層面的感受。其中一個讓我深刻的是馬力歐的舊情人,她對著小漁說青春是令人憎惡的。我在想這樣的話語下,隱藏了多少心酸、無奈和絕望。以後當我老了,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否也會覺得青春是噁心的,只因為我無法再挽回它、無法再擁有它,回頭看著我青春的痕跡時,是這樣幸福又苦澀,想回卻也回不去。另外還有小漁和馬力歐之間微妙的感情,從一開始的不溝通、不諒解,到最後他們能跨越性別、跨越種族、跨越國籍、跨越語言,因為他們心中都有愛,有溫情。電影中用許多手法敘述了人性和生命中的愛,我認為這部電影實在令我感動、深刻。

 

 


《少女小漁》觀後心得     教育104級 40000204E 張簡如慧

        之前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在片頭看見李安的名字,所以上課時滿認真在看的,在觀賞時也滿有感觸。影片一開始是小漁找到了工作終於能和江偉一起生活,但是為了得到綠卡卻不得不和馬利歐(Mario)假結婚,變成他名義上的妻子,還要騙過移民局的查驗。漸漸地小漁的心態有所轉變,和馬利歐變的友好、和江偉越來越不合,最後在馬利歐死的那一幕,她和江偉的感情也下句點。

        這部電影指出了女性主義的抬頭,以及東西方女子的不同特性,另外還是以華工為題材,讓我覺得十分特別。關於女性主義和東西方女子的特性,是《少女小漁》的主旨,小漁是典型的東方女性代表,原來是個順應、服從的角色,遇上馬利歐和麗塔(Rita)之後,內心開始產生懷疑和衝突;我覺得麗塔和小漁分別代表的是東方和西方的女性性格,東方含蓄,西方開放,從婚姻和生活方式就可以看出很大的不同點;小漁為了江偉來到美國,為了綠卡嫁給年老的馬利歐,為了和江偉一起生活,她從來沒有生活的自主權,包括結婚的辦法和住的地方,都不是她能選擇的。經過馬利歐的開導,讓她學會正視自己、尊重自己、渴望擁有自己的生活。而江偉,代表的是東方的大男人主義,無法接受小漁的改變,兩人註定沒有結果。片中有一段是小漁在工作時,聽到的一首歌,歌詞中所寫的都代表了她渴望自由的心聲,雖然她一句話也沒說,但是場景和配樂已經呈現出她心中的苦悶。

        以華工為主題的這部電影,假結婚的案例甚是鮮明,也指出了一項重的社會議題給觀眾們思考。我想這樣的情況不僅是在華工身上,台灣的新移民,有些也都以假結婚的方式取得台灣籍。會有這些現象或許是因為文化和經濟上的差異,但是我覺得這類的問題應該會一直存在著,難以避免。


少女小漁觀後感
應華系104林敬智40085003I

     《少女小漁》是在探討華人移民到美國所發生困境。片中的小漁隨著男友江偉來到了美國,不過他們是以非法勞工的身分前往,所以深怕會被社會局抓到,只能四處躲躲藏藏。江偉一面念書、一面在於市場打工,而小漁則是在紡織廠工作,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當時華工的工作,都是依些別人不願意做的,相當辛苦。

     而在人物性格分面,導演也描繪得很真實。小漁永遠傳統女性的性格,以丈夫為重,江偉叫他做什麼,她便做什麼,逆來順受也不加以反抗,這和片中Mario的前妻成了強烈的對比。他的前妻崇尚自由、有自己主見、有自己的工作和尊嚴;相反地,小於則是注重他人觀感,不想給別人添麻煩,似乎都在為別人而活,中西方的差異一覽無遺。

     這就讓我想到一件事,這不就是我們的教育嗎?從小,我們被要求要排好隊、不要講話、守秩序,下課後,複習、考試、念書,反正就是把今天教過的在看過一遍、作業做完,即算是複習。上課老師常問,有沒有問題?通常都是一片靜默。有誰是真正地在問?又有誰是真正地想問?如此年復一年的教育,我們漸漸成了只會聽話的機器,不會思考、只會拚命向前,這不就跟片中的小漁很像嗎?所以,Mario才提醒她:”It’s your life.”要尊重自己,自己做決定,如果你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話,那就白來這一糟了,一定要為自己而活。我覺得雖然是對小漁說,但導演卻好像也是對我們說一樣。

     在這部片中的最後,Mario突然o病危,而小漁他們租屋也到期限了,但是小漁想留下來照顧Mario﹐江偉不肯便要小漁作決定:要留還是跟他走。小漁選擇留下的那一刻,影片也悄悄地結束了。華人,在外生存的華人,難免辛苦,也難免不順,打拚過後,即是一片天。


應華104 梁凱韻 40085045I 少女小漁心得

 

小漁開始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便是飄逸的大紅色。紅色在中國人的想法裡是代表著喜慶熱鬧,但是我們卻卻無法把小漁和這些概念聯想在一起,小漁她甚至是一個完全相反的悲哀的存在。小漁是個孤兒,從小她的生活便圍繞著江偉打轉,從沒偏離過,對於還是少女的小漁,江偉便是她的一切。偷渡者在美國的生活不容易。但是為了江偉她忍下了。但是值得替小漁覺得慶幸的是她遇到了MARIOMARIO和小漁是假結婚的關係,但是他對小漁照顧有加,甚至願意接觸中華文化。我在看到MARIO嘗試吃中國菜那幕真的很感動,讓我覺得小漁的存在被人認同了,有人是很重視這位少女的。小漁在接下去的日子就算和MARIO關係很好了,但是也是過得中規中矩。東方女性的文靜在她身上表現得很明顯。

 

這部電影另一重要角色——江偉,出場時就在和人商量假結婚需要多少錢,這讓我對他的第一印象不太好。但是換個角度想,唸書打工,江偉為了以後生活而忙碌奔波。他愛著小漁,但是卻為了在美國——中國人都憧憬的一先進國家落地生根,把小漁當成拿到綠卡的工具。小漁是他的愛人,但不可否認同時也是工具。因為從小就和溫順的小漁在一起,他認為小漁服從他是理所當然的,這是東方男性慣有的大男人主義和愛面子。在最後一幕,他發現小漁不在他的掌控中,只能像被搶走玩具的小孩般胡鬧,放狠話威脅小漁,表現出他仍幼稚的一面。

 

影片中有一對夫婦,他們在美國團圓,但是卻不開心,倆人一起為了未知的未來打拼,團圓卻也代表著生活必須艱辛地在陌生的環境適應和開始。這對夫婦讓我想起小時候我認識的一位阿姨,她和她的丈夫也是偷渡到別的國家打工,他們這麼做只是希望能賺更多錢,孩子的未來有個很好的生活。但是年紀還小的孩子卻無法理解。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孩子已經長大了,但是父母卻從來沒回來,對孩子來說,父母只是個陌生人,孩子也因從小缺乏父母的愛,成為個孤僻的人,難以融入社會。看到這家庭,我只是覺得悲哀,為什麼阿姨和叔叔覺得錢就能彌補一切呢?國外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其實我們羨慕別人所有的,自己擁有的卻從沒重視過。


 

【少女小漁電影心得】  應華104 蔡亭瑋

 

其實一開始在看的時候覺得整部電影沒有什麼起伏,感覺有點枯燥,但看到後面才發現前面的每一段鋪陳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一段段情節像是鞭炮一般被串了起來,點燃了源頭,就一個接著一個地爆發,直到盡頭,成為灰燼。沒錯,我說的就是灰燼,電影中的最後一幕,馬里奧過世了,江偉也走了,這不就是小漁人生裡的灰燼嗎?只是這裡的灰燼不是要表達絕望的意念,而是「再生」,是一團還留有紅色餘溫的灰燼,等待著小漁重新吹醒它,再次燃燒起一個全新的生命。

 

從一開始小漁為了和在美國讀書的男友-江偉在一起,不惜冒著被移民局發現的危險,在成衣廠打著被剝削的零工,之後又為了得到綠卡,成為真正的美國公民,與落魄的老人-馬里奧假結婚,並住進馬里奧的家,在這段時間裡,小漁的善良和體貼,使馬里奧不自覺的想要保護她,後來小漁發現江偉對她不忠誠,在馬里奧的鼓勵下,小漁終於學會為自己而活。

 

這故事讓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意義,文化差異和語言問題其實都只是表面的障礙,真正的問題是在於「真心」,對待一個人的真實的情感,劇中讓我很感動的地方是小漁和馬里奧之間的友誼,超越年齡、語言、文化等種種的限制,他們用最真誠的心對待彼此,互相帶著對方走出人生的灰色區塊,馬里奧重新開始寫書,小漁也脫離了江偉,但看似再次開闊的人生,卻安排馬里奧的死,我想,這是給小漁和我們觀眾的一個警示吧!因為看到了遺憾,所以才更能喚醒大家直視自己的情感,為自己而活,做一個真誠的自己。

 


少女小漁心得  應華104張庭維

……只是從來不曾懷疑,而來到這裡,早已給你我全部的心,難道能夠把一切證明,你真的明白,何謂真心;也許你並不是我唯一的伴侶啊,雖然曾經最需要你給我鼓勵,相信你對我付出的是真心真意,我不會,我不曾,更不可能忘記;希望你,別再把我緊握在你的手裡啊,我多麼渴望自由自在的呼吸,你知道這裡的天空是如此美麗,就讓我自己做些決定……」這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決定」在某一幕場景中,從成衣廠的收音機帶出來,再由工廠某一位帶著孩子上班的女工跟著唱出來,她的歌聲引起了其他工人的側目,這幕的氛圍像是唱出了大家的心聲,每個移民的華工在這裡辛苦的掙錢大多是為了身邊重要的那個人,也是小漁對她和江偉的關係想法開始變化的轉捩點;我最喜歡這幕和最後一幕,Mario的病逝和小漁最後的選擇,小漁一開始象徵著中國傳統女性,樸實溫順,願意為愛情、家庭犧牲奉獻,到最後蛻變為一個擁有自主意識的新時代女性,甚至在最後替自己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在這裡我感受到當時舊觀念的華人社會,女性要不受他人左右自己決定是件不容易的事,在男主外女主內保守的父系社會下,女性常常被認為要乖順聽話,聽從家裡父執輩的決定,在二十世紀開始接受西方新觀念的洗禮後,女性主義漸漸抬頭,在這部電影裡很明顯的看出了這個轉變。

整部電影很細膩的刻畫出女性情感,寫實的反映出當時新移民生活的不容易,也輕易地觸動了我的淚腺,Mario和小漁的忘年之交,小漁和江偉之間的種種矛盾,到最後小漁勇敢地替自己做了決定陪Mario度過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選擇離開江偉展開自己的新生活。


應華104林品懿40085033I

少女小漁觀後感

一般人眼中的紐約城,應是顆人文薈萃的大蘋果,但在電影《少女小漁》中,不見紙醉金迷的繁華與優渥,只有招牌林立的唐人街,成衣廠內成排的女工,大清早便在魚市場打工的華裔工讀生,以及躲避移民局的倉皇身影。

這部電影描述小漁隨著男友江偉定居美國,整日在成衣工廠賺取微薄工資,非法移工的身份,讓她必須躲避移民局官員的突擊。而在念書的江偉為應付異國龐大的生活開銷,也不得不到魚市場打工,小倆口生活極為吃緊。為了讓小漁取得綠卡,進而為自己申請居留,江偉為安排小漁一樁「假婚姻」,讓小漁和急需用錢的Mario結婚。這位年逾60、生活頹廢的義大利裔美國人,為躲避移民局的追查只得讓小漁住進家中。然而,小漁的出現讓Mario的女友Rita心懷不滿,小漁和Mario逐日建立的友誼,也使江偉心生嫌隙,引發一連串劇情轉折。

相對於歐美電影中五光十色、商業大樓充斥的紐約街頭,《少》片中的光線昏黃、陰暗,讓紐約瀰漫著一股懷舊氛圍。由於劇中角色多屬勞工階級,諸多場景以唐人街、魚市場、廉價公寓為主,不僅呈現華裔移工當時的生活面貌,傳統中國人踏實、樸素的性格也隱約可見。

基於時代因素,《少》片在音樂的運用上也以90年代的流行民歌為主,並成為劇中一種隱喻技巧。如小漁住進Mario家時,小漁房裡傳出的中文流行音樂,和Mario在客廳播放的古典歌劇交相輝映,儼然成為兩種文化、兩種世代的對比與衝擊。又如在後半劇情,小漁對人生的想法開始轉變,透過辛曉琪主唱的插曲〈決定〉,精巧點出小漁的內心轉折,她開始醒悟必須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而非對江偉逆來順受。
由於導演張艾嘉及原著作者嚴歌苓皆擅於刻劃女性情感,加上原著篇幅極短,使電影較能掌握多處細節。雖電影和小說在劇情上稍有更動,如舞台背景由雪梨搬到紐約,小說中沒有為Mario命名,僅以「老頭」稱之,但不論在人物刻劃以及劇情轉折之處,電影皆有充分處理,其中帶點懷舊的昏黃色調,也與原著營造的氛圍極為相似。《少》片在翻拍過程中對原著的意念有完整詮釋,不致因傳播媒介的改變而失焦

電影中,「小漁」一角象徵傳統的中國女性,樸質善良、柔順包容,為愛情犧牲奉獻。她試圖與MarioRita等人和諧相處,更與Mario建立了一段樸質自然的友誼,並試圖化解江偉的不安。唯一與原著不同的是,電影中的小漁多了份女性的自主意識,並在劇末為自己做出抉擇,原著對此卻留下一片空白。相對於小漁的溫順,「江偉」則代表了傳統中國的大男人主義,以及追求「美國夢」的移民心情。他在庸庸碌碌的人生中打滾,將小漁視為所有物,未曾尊重她的立場與感受。看見小漁和Mario感情日益加深,江偉開始仇視Mario,更曲解小漁的善意。

在原著中,江偉的憤怒與不諒解在嚴歌苓筆下被生動描繪,「好像是他這一年唯一的犧牲。好像這種勾當單單苦了他。好像所有的割讓都是他做的。」不僅如此,江偉更對小漁施以嚴苛的嘲諷:「看樣子!老夫少妻日子過得有油有鹽!」

電影較原著多了一份女性主義的關懷,這或許來自導演與作家相異的成長背景。張艾嘉生於台灣,中學時便移居美國;嚴歌苓生於上海,直至1990年才至美國攻讀碩士。另外,女性主義的關懷也或許是張艾嘉希望藉由電影,傳達出對女性自我意識的支持與肯定。

 


少女小漁

應華104 40085012I 王柔穎

 

少女小漁,隨著青梅竹馬的戀人江偉來到了地大物博的美國。為了替小漁拿到一張綠卡,為了獲得與其他人平等的機會和待遇,他們努力工作,他們犧牲和妥協,最後找上了晚年因賭博而積欠許多債務的作家馬里歐。小漁用一萬塊錢換得一張與馬里歐的結婚證書,因與美國人的婚姻關係最終成功拿到了綠卡。小漁正值花樣的青春年華,卻因為江偉的母親怕他娶一個外國妞回家,便順從的跟著江偉來到美國照顧著他;美國自由的風氣、新奇的景象,還有殘酷的現實等,都是小漁不曾體會過的。再者,小漁初來乍到,面對陌生的語言、陌生的環境,她的徬徨無助可想而知。但是小漁用她的方式,用中國人刻苦的精神,努力在浪潮洶湧的一片汪洋中力爭上游,不輕言放棄,放棄希望。

 

對待馬里歐這個假結婚的對象,起初她善良卻又畏縮恐懼,生怕做出令他不悅的舉動,時不時地道歉;馬里歐也許不真的愛她,這觀眾不得而知,但他們逐漸發展出亦師亦友的關係,小漁漸漸地不再依附別人而活,她有了做選擇的意志,她可以尊重自己的決定,她明白自己可以為自己爭取應得的東西,而不是為了江偉,或者是別人。

 

對江偉,她體貼、默默的付出無怨也無悔,但到了最後,江偉竟是那個先捨棄她而離去的人,這樣的結果令人詫異,卻又似乎可以預期。江偉曾經胸懷大志,擁有遠大的美國夢,但是孤身一人在國外討生活又談何容易呢?漸漸的心中熊熊燃燒著的夢想被忙碌的現實生活和沉重的經濟壓力給消磨殆盡,只要能求得一餐的溫飽便再也不強求其他,悲哀得很無奈,但是現實。

 

在電影的最後,小漁成功得到了綠卡,正準備收拾行李搬離馬里歐的家時,發現他陷入重病,正想留下來照顧他;同時男友打電話來不問原因的催促她離去。這個當下,小漁面臨了第一個可以自己做決定的時刻;從來她的思維與行為都是繞著江偉的希望、江偉的需要而動,可是在遭到江偉背叛與不信任之後,她開始思考著自己的價值及存在的意義,倘若她想做的事與她常理上應該要去做的背道而馳,又要怎麼選擇?在與馬里歐相處的過程裡,她認知到每個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應該有被尊重被愛及平等對待的權利,所以也應該要尊重自己的價值。於是,她做了決定,江偉離開了。

 

我覺得在經過這整件事之後,小漁和江偉完全就形同於陌路人。小漁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可以總是忍氣吞聲、無怨無悔,只知道為了別人而付出的她了,縱使她回到江偉身邊,必定無法再忍受那種生活,而她知道她現在已經可以選擇離開,所以她會。


 

少女小漁 心得

40085015I 許閎傑

    由劉若英、庹宗華主演的少女小漁,背景設在世界級大都市--紐約。有趣的是,在劇中一反大眾對紐約繁華的印象,絲毫沒有閃爍的燈光、熱鬧的街景;取而代之的是,暗色調的光線處理,以及華工的辛勞、擁擠的小公寓。

    其中不管是小漁(劉若英飾)與江偉(庹宗華飾)所居住的小公寓,或者年逾60的義大利籍美國移民Mario的公寓,在畫面上的處理,皆為上述的暗色調,帶出來一種移民者,身為移民國低下階層的苦命感。

    而片中小漁跟江偉的小公寓,更讓我想到王家衛的經典作品<春光乍現>,也是張國榮的代表作。電影中,梁朝偉以及張國榮飾演一對同志情人,移居到南美洲的阿根廷,他們倆華人一樣居住在一個昏暗的小公寓。兩種相同氛圍的公寓,不約而同的帶出華人移居海外的艱困生活,以及伴侶雙方心態的轉變。

    <少女小漁>於1995年上映,而<春光乍現>則是於兩年後1997年上映。兩片都是在敘述華人移居海外的生活狀況,但都不是光鮮亮麗的一面,這也讓我們可以實際的了解早期華人移民的困境,而非僅僅從歷史課本的文字中學習到空泛的知識。而兩片發布的時間十分相近,又有十分相近的體裁以及氛圍,我認為當時的年代可能正值上一代華人漸漸的認同自己的新身分,但是基於民族深根性,不能忘本,因此90年代的海外華人文學或海華相關體材的電影相繼都產出這類的電影,讓我們了解當時他們初抵移民國的艱辛。


 

少女小漁觀後心得

應華104         40085026I       邱宜

從片頭開始跟我想像的就不大一樣,紐約這個民族大熔爐,現代與繁華兼具的城市怎麼會是灰暗得像是鏡頭前蒙上一層灰的感覺,心裡還想說這是不是一部很老的片子,所以那時拍攝器具和技巧不是很好,但是後來漸漸明白這種氛圍是影射出當時華裔移工的心境,那種懷抱著來到這裡期待未來日子會更好,然而當下遇到的種種卻正在一點一滴消磨心中希望的抑鬱惆悵。

由小漁、江偉和馬力歐為主軸構成一段令人心酸矛盾的際遇。小漁,一位被賦予女性主義的角色,只為了跟隨男友江偉而來到美國,可以說她是勇敢但是到後來這份勇敢還是抵擋不了許多無奈的發生,在成衣工廠賺取微薄的薪水,為了一張綠卡不得不與陌生男子假結婚,對江偉無私的付出最後也是得不到江偉的體諒,這些不僅僅是表達出了當時華裔移工的窘困,更是刻畫出了當時的女性有許多的卑微可憐之處。

片中其他角色雖然相較於小漁著墨得比較少,但是各自有其代表性,江偉一個典型的中國大男人,期待在美國美好的將來,一開始如果沒有他在美國小漁也不會在美國,當中他懷疑小漁和馬力歐和自己出軌到最後離小漁而去,雖然看上去他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但是我認為不能全怪罪於他,還是得讓一些錯歸咎於環境。馬力歐一個曾經也有過夢想的男人最後還是向環境投降,在最墮落之時遇見了小漁,從他和小漁之間的相處,我們看見中西文化的磨合,一開始的古典樂和流行音樂,之中小漁幫他整理房間卻被他大罵說少管閒事,到最後他們成為了要好的朋友,雖然片中主要是描寫華人在美的境遇,但是馬力歐這個角色何嘗不是讓我們感受到淒涼,而且他是道地的紐約人,一個也對當下的時代感到不平和無力的紐約人。另外,在成衣工廠帶著兩位孩子,哼著辛曉琪的「決定」的婦女,整部片中就在他唱歌的那時我深深德被吸引住,因為她憔悴的面容、因為她乘載著無奈憂愁的歌聲、因為那貼近人心的歌詞更是因為小漁當下似乎有了決定的神情,我相信小漁多多少少都有因為她的歌聲改變了她的以後。

最後影片結束在小漁拉起窗簾的那幕,會讓人覺得「就這樣結束囉」那種想要再挽回一點什麼不要讓自己這麼失落的感覺。離鄉背井、文化磨合、環境時代和適者生存哪一點不是讓人要花盡心力去接受,而在這部片中我們看到了一群人在接受這些的過程中所受的傷,有時還真會覺得也許最大的贏家是敢愛敢恨的麗塔,至少她的遺憾和矛盾會少一點。